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黄河经常有淤塞河床,引起堤防溃决泛滥,造成大量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可能……按理说来,有一个最好坐落于上游的中央集权才可以在黄河经常的威胁之下,给予应有的安全。饥荒时拒绝粮食之接济尤其可以成为战争的导火线……(各大国)所控制的资源能够在赈灾时发生确切的功效,所以在吞并的战争中也得到广泛的支持。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民族的威胁已相当严重,这时已有将北方几个小国家所筑土壁结合起来构成一座相连的城塞之必要,这项工程终于使秦始皇在历史上名传千古。所以这种局势的展开也指出中国即使在国防上也要中央集权。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 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髄,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義《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时代必然性。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单说明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看待中央集权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地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中统、至元间……嫌外于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三:秦朝官僚机构示意图:
皇帝
┌———————╂——————┐
御史大夫 丞相 太尉
┌ —— ┬ —— ┬ — ┬┴— ┌ —— ┬ —— ┬ ——┐— —┐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内史 少府 太仆
材料四: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五:“(明)太宗皇帝入继大统,首擢翰林编修,初建内阁于奉天门,简任翰林之臣七入其中,所职代言,属时更新,凡制造……咸属焉。”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六: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薝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回答秦朝、隋唐、明朝、清朝的中枢权力机构各是什么?
中枢权力机构的发展演变有什么趋势?根据所学,请回答出除此之外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中还存在哪种趋势?
(3)材料六中的机构的主要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清代宫廷剧《宰相刘罗锅》曾和它的这首主题歌一样风靡一时。但该剧的片名却犯了历史学上的一个常识性错误。根据你掌握的历史知识,你认为它所犯的错误应是
A. “罗锅”一词有辱刘墉人格
B. 片名与剧情名实不符
C. “宰相”称谓违背历史真实
D. 作品中的宰相不止刘墉一人
利玛窦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但是如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明朝时
A. 内阁具有最终决策权
B. 政府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 君权受到相权的牵制
D. 国家统治的基础是贵族政治
黄宗義在评价内阁制度时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由此可知
A. 内阁提高了行政效率 B. 内阁成员拥有决策权
C. 黄宗義肯定内阁制度 D. 内阁制度强化了专制皇权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