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1)根据材料一,唐代的丞相制度与汉朝相比有什么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据此,唐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材料三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3)根据材料三,明太祖废丞相的理由是什么?

(4)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反映了何种趋势?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

 

(1)变化: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一相制变为多相制.作用:三省之间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既避免了权臣专权,又加强了皇权. (2)皇权受到相权和法权的制约.唐代在君主专制政体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君臣关系、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都配合得比较协调. (3)理由:秦朝设丞相短期而亡;设丞相容易导致权臣专权. (4)趋势:丞相权力削弱,君主权力加强.作用:不一致.唐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而明朝以后我国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专制主义的强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唐代的丞相制度与汉朝相比的变化主要突出有一相制变成了多相制,起到的作用主要突出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同时也提高了行政效率。 (2)从材料二的具体内容来看唐初君主的权力是受到了相权和法律的制约,唐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的特点主要突出集体议政、集体决策之类的答案均可。 (3)从材料三的具体内容来看明太祖废丞相的理由首先要突出吸取秦因设丞相短命而亡的教训,还要突出宰相的专权乱政,两点原因即可。 (4)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反映了君权加强的趋势,这是基本识记点,首先应该明确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所起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唐代应该加强皇权,这样才能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而明代加强皇权却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却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 与皇帝共治国事

B. 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 “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查看答案

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

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

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

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下列两幅示意图体现了明太祖统治时期中央政府机构的变化。它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B. 封建民主制的发展

C. 丞相职权日趋分散

D. 中央严密控制地方

 

查看答案

《明史•职官》记载:“阁臣之预务自此(明成祖)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

亦不得相关白。”这段材料反映了明成祖时的内阁

A. 是对抗皇权的文官集团的代表

B. 实为皇帝顾问的特定秘书机构

C. 成为中央政府运转的中枢机关

D. 实为皇帝幕僚的最高决策机构

 

查看答案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汉武帝设立了通判监督地方官

B. 唐朝三省仅尚书省长官是宰相

C. 宋代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

D. 元代废除了三省只设行中书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