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曾说道:“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积谷之获,而后治家必力;……此天然之理,心至之符。”,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市民阶层对经济权利的要求
B. 李贽极端自私
C. 李贽主张重农抑商政策
D. 清初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下列观点中,最有可能得到李贽赞同的是
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
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 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节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面选项中,不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B.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 从天人感应出发
C. 从万物本源出发 D. 从人的本性出发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 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 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在上述建议下,出现了
A. 百家争鸣 B. 焚书坑儒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三教合归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