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
A. 最早采用铁犁牛耕 B. 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 水利灌溉工程形成网络 D. 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
《史记•货殖列传》载:《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司马迁认为
A.西周实行工商食官
B.秦汉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C.农工商皆本,经济民生
D.耕种、加工、交换本末有别
元朝时期,西域之士“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之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这反映出元朝
A. 民族隔阂的消除 B. 对外政策的开放
C. 中央集权的加强 D. 民族融合的加强
《东京梦华录》记载:“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街北都亭骚相对,梁家珠子铺,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街心市井,至夜尤盛。”由此可知宋代
A. 城市布局依然保留市坊分离传统 B. 商业经营凸显品牌特色
C. 商业活动仍未突破时间限制 D. 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明太祖“初立国即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麻亩征八两,木棉亩四两。栽桑以四年起科。不种桑,出绢一匹。不种麻及木棉,出麻布、棉布各一匹”。明太祖的这一规定()
A. 阻碍了传统农业的进步 B. 说明当时的农业税繁重
C. 推动了剩余劳动力转移 D. 有利于促进商业的发展
唐代择官标准有四项,其一是身,即身材,须取其体貌丰伟者;其二是言,即言词,须取其言词辩正者;其三是书,即书法,须取其楷法遒美者;其四是判,即公文判词,须取其文理优长者。这反映出唐代择官
A. 以德行优者为先 B. 重视官员所需要的基本素养
C. 以才干突出者为先 D. 把外在形象摆在首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