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梁启超这段话的主旨是
A. 主张循序渐进变法改革 B. 反对完全照搬西学
C. 主张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D. 要求大力兴办学校
据史载,民国初年“内则军阀干政,干戈迭寻,外则列强环伺,压迫有加。实业供其脧削……民间资金若无出路,壅塞于外国银行。在外商银行全盛时期,国人存款,多数无息,且有收取保管费者”。由此可见,“民间资金”寻求“出路”的主要原因是( )
A. “实业救国”政策的引导促进
B. 中外反动势力的双重压迫盘剥
C. 民族资本家获取利润的驱使
D. 外国银行对中国资本收取保管费
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指出:“关于国民经济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此计划
A. 为经济的自由发展创造机会
B. 表明政府认识到团结抗日的重要性
C. 利用国家力量发展民族经济
D. 从国家层面遏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
读下表《中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表》(单位:百分比)。这表明
A. 中国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 B. 外国加强对华资本输出
C. 一战后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D. 中国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1863年,新任普鲁士公使李福斯以普丹正在欧洲交战为由,在天津大沽口外捕获三艘丹麦商船。恭亲王奕䜣发公文抗议这种将欧洲的争端扩大到中国“内水”的行为,拒绝在李福斯表示悔改前接纳该公使,李福斯被迫释放了丹麦商船。这表明
A. 清政府的综合国力有了较大提升
B. 洋务运动加速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C. 清政府运用近代外交理念正确处理了外交争端
D. 清政府利用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维护中国利益
19世纪初,在中国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00文。19世纪20年代,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200文。到道光19年(1839年)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600文。上述现象出现是因为
A. 实行闭关锁国,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
B. 农耕经济发达,对铜钱的需求量增大
C. 中国被迫开埠,棉纺织品大量输入
D. 鸦片大量走私,中国白银大量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