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中心大广场于199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广场边上有著名的“白天鹅之家”餐厅,餐厅门上面有块铜牌,用法语、荷兰语、英语和德语写着:“卡尔·马克思自1845年2月-----1848年3月生活在布鲁塞尔”。马克思在此居住期间最有可能完成的是
A.领导巴黎公社运动 B.发表《共产党宣言》
C.创立了空想社会主义 D.创建了“新和谐公社”
1816年,英国阿美士德使团成员斯当在日记中描述了他所见到的中国:“到处显得平静安宁,我们看到的是满意的神情和幽默的兴致……人口如此庞大的国家乞丐如此之少真令人惊异。”这表明该使团此行的主要目的是
A. 加强英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 B. 证实启蒙思想家笔下的美好中国
C. 了解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及物产 D. 帮助英国政府获取经济利益
1920年,毛泽东在与友人的书信中写道“假定无产者占三分之二……任其为三分之一的资本家所鱼肉,其何能忍?且无产者既已觉悟到自己应该有产,而现在受无产的痛苦是不应该的,因无产的不安而发生共产的要求,已经成了一种事实。……因此我觉得俄国的革命,和各国急进派共产党人数日见其多,组织日见其密,只是自然的结果。”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 俄国的十月革命和各国共产党的壮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B. 中国应该由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C. 中国共产党当时的首要任务是发动和领导无产阶级革命
D. 毛泽东基于中国的现实指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方向
“它的成功在于它为爱国和革命的目标出色地动员了人力和物力资源。期间,一批坚定的中国人,组织了一个旨在统一国家、战胜外国特权和改变形形色色的不平等善状况的爱国运动。这些人得到一批俄国专家的建议和支援,原来以南方为根据地的军队一路打到北京。”材料描绘的事件
A. 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C. 体现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成果
D.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近代学者杜亚泉指出,甲午以后国论一变,啧喷言政法者日众。……且吾更有说焉,设使吾国之士,皆热心于政治之为,在下则疾声狂呼,赤手无所展布,终老而成一不生产之人物;在朝则冲突竞争,至不可终日,果如是,亦毋宁降格以求,潜心实际,熟习技能,各服高等之职业,犹为不败之基础也。他认为
A. 政治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B. 发展经济重于革新政治
C. 政治改良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D. 普及职业教育是救国之本
教育家蒋梦麟在自传中记述:“西安事变的消息广播全国之后,老百姓无不忧心如焚,妇女小孩甚至泣不成声。……蒋委员长已安全抵达洛阳,并已转飞南京的号外最先送到东安市场的吉祥戏园,观众之间马上掀起一片欢呼声,……大约半小时之后,北平严冬夜晚的静寂忽然被震耳的鞭炮声打破了。”这一记述主要反映出
A. 民众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
B. 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 蒋介石统治地位比较巩固
D. 张学良的兵谏不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