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晋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

《晋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王沈缺乏治理才能

B. 九品中正制有弊端

C.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 科举制度只看出身

 

B 【解析】根据“西晋文学家”“少有俊才,出于寒素”“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寒门无望,主要是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制度的影响,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治国才能的有效信息,故A错误;三省六部制属于隋唐时期中央行政制度,排除C;科举制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没有出现,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汉时期,司马相如以文采著称于世,后被举荐为政府官员。这一选官制度是

A. 军功爵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查看答案

2013年度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A. 御史大夫

B. 通判

C. 太尉

D. 监御史

 

查看答案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进行了探究,并准备撰写历史小论文。下列拟定的论文标题中,出现错误的是

A. 《趣谈周公与宗法制》

B. 《简评秦朝御史大夫的监察职能》

C. 《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汉武帝时重用身边的人,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B. 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 宋朝时设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行政权

D. 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查看答案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最能反映出(    )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

B. 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

C. 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

D. 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