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列各项为古代中国“学在官府”现象的演变,次序正确的是( ) A. A B. B...

下列各项为古代中国“学在官府”现象的演变,次序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夏商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平民百姓不能进入校门;春秋战国时期学术下移,私学盛行;秦汉时期为加强统治,政府控制了文化教育。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C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将刑书条文刻铸在铁鼎上,公之于众,史称铸刑鼎。孔子对此批评说:“晋其亡乎!孔子认为,将治理民众的刑法铸于鼎上,混淆了贵贱尊卑的等级。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反映了

A. “刑鼎体现青铜器冶铸技术的进步

B. 孔子反对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

C. “贵贱无序会危及到君主专制统治

D. 孔子力图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

 

查看答案

一位先秦的思想家认为:齐桓公致力于联系诸侯,维护封建秩序,是一位尊规守道的好君主。晋文公虽然协助周天子平定叛乱,却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大逆不道的人。这位思想家属于(  )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查看答案

在纪念孟子的大典中,上百名儿童在“亚圣”像前朗诵孟子名言的场景蔚为壮观。其中可能朗诵到的名言有(     )

A.“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D.“过犹不及,和而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阅读下面两幅英、美政治体制示意图:

材料二 美、英国家政体比较表:

美国

美国

英国

国家元首名称

总统

国土

产生方式

选举

世袭

任职

任期制

终身制

权限

有实权

无实权

政府首脑名称

总统

首相

 

材料三 变法运动的目标是救亡图存、君主立宪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这深刻触及了反帝反封建、追求民主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是爱国、进步的……变法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的潮流,是资产阶级的抗争与探索,也是清王朝内部“帝党”向“后党”夺权的斗争。

(1)材料一、二说明美国、英国分别是什么政体?指出与此相关的美国和英国两国颁布的重要法律文件。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曾经试图通过改良的方式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但最终的结果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关于中外近代史的开端,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有一批人鉴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亡的感情使他们感觉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才是中国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860年代的洋务运动开始。我提出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

材料二:我国1962年出版的世界近代史教材《世界通史·近代部分》的第一章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而1992年出版的《世界史·近代史编》的第一章是“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推断这两种观点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2)试从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推断材料二两种教材关于世界近代史开端各自所用的史观,分别分析其史实依据。

(4)据材料并结合对以上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历史分期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