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后,许多中国人出于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担忧,开始认真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语言甚至儒家文明的价值,在许多方面,1895年后的中国失去了同一性和历史性。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
A. 打乱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 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凝聚力
C. 整合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合
D. 刺激了国人变革制度的愿望
1829年,广州东印度公司大班在报告中称,中国进口棉花主要是在广东消费的,但目前广州市场上,外国棉花销路几乎停滞,有几个行商手上还有两年前买进的棉花没有卖出。这其中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 外国棉花不如中国棉花质量好
B. 英国棉纺品在广州有较大销路
C. 广州附近手织业受到洋布冲击
D. 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李可夫在1917年讲道:“社会主义变革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根据现有条件,根据居民的生活水平,开始社会主义变革不是我们的事情,我们没有力量和客观条件来做到这一点……我们面临着伟大的革命任务,但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的利益的范围来完成这项任务。”该讲话时的俄国
A. 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
B. 四月提纲提出用暴力夺取政权
C. 一战失利引发七月流血
D. 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
下表摘引了美国学者所着《1787年之夏:缔造美国宪法的人们》一书的目录。根据所学,对下表章节核心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目录 | |
第三章 | 着火的房子:1787年春天…… |
第十章 | 小州的胜利:7月11日~17日…… |
第十三章 | 总统制的迷局:7月17日~26日 |
第十九章 | 瑕不掩瑜:9月8日~17日 |
A. “着火的房子”,反映美国联邦体制面临危机
B. “小州的胜利”,说明美国中央集权制的衰弱
C. “总统制的迷局”,反映出总统丧失了行政权
D. “瑕不掩瑜”,说明颁布的宪法存在着局限性
正如英国历史学家约翰·坎农所说:“贵族权力在1761年达到顶峰”,英国“从外观上看和原来别无二致,所有稀奇古怪的东西都被保留下来,但实际上它比原来更狭隘、更具有寡头性质。”材料可用来说明英国
A. 资产阶级革命的迫切性
B. 议会改革的必要性
C. 殖民霸主形成的可能性
D. 工业革命的必然性
在1925年,美国16家最大财阀控制着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3%,到1929年15家大公司集团控制了全美电力的80%,20个集团控制了98.5%的跨州输送电路等。这反映了
A.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有利于竞争兼并
B. 美国财阀致力于拓展国内市场
C. 技术革命刺激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 垄断组织控制经济命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