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初中国几乎没有哪种刊物不谈论苏联,不发表有关苏联的文章,谈论苏联已成为一种时尚。据学者对当时影响较大的18种刊物的不完全统计,有上百名学者在这18种刊物上发表过介绍和评论苏联的文章(包括译文)371篇。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不包括
A. 苏联“一五”计划的成功
B. 西方爆发30年代大危机
C.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 中国红军长征取得胜利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制定了与日本拼消耗,打阵地战的持久消耗战略。到1938年11月,国民党调整了其抗战战略,强调“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后方”。这一变化表明国民党
A. 抗战重心转移到敌后战场
B. 抛弃了片面抗战路线
C. 赞同中共的政治军事主张
D. 认可敌后游击战作用
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材料中所提及的“军”和事件指的是
A. 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
B. 湖北新军和国民革命
C. 国民革命军和北伐
D. 八路军和抗日战争
上海机器面粉工业,始于1897年开办的英商开办的英商增裕面粉厂。中国民族资本机器面粉厂1913年共有11家。为保证原料供应,这些面粉厂纷纷派人到产地设庄收购,小麦价格逐步上扬,促使农民扩大了小麦种植面积。材料说明
A. 上海开埠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B. 列强侵略促使民族工业诞生
C. 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相互推动
D. 英国侵华助推上海面粉加工
辛亥革命时各省的“国旗”使用情况如下:
旗帜 | 使用地区 |
十八星旗 | 湖北、湖南、江西 |
青天白日三色旗 | 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 |
五色旗 | 江苏、浙江、安徽 |
这表明
A. 独立的省份都是和平易帜
B. 革命者都放弃了反满思想
C. 革命阵营内部潜伏着危机
D. 国内对五色旗的普遍认同
光绪四年(1878年)中国驻英公使郭嵩焘偕同如夫人,宴请英国绅商仕女,在中国官场引起舆论大哗,认为身为朝廷大员携眷赴宴,男女混杂,不成体统,“群指郭公为淫佚放荡之人”。据此推测,西餐习俗进入中国,有利于促进
A. 华夷平等
B. 男女平等
C. 妻妾平等
D. 夫妻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