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
A. 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
B. 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
C. 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
D. 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该制度是
A. 秦朝三公制
B. 秦朝“朝议”制
C. 隋唐三省制
D. 明朝内阁制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A. 实行郡国并行制
B. 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C. 设立刺史巡行郡县
D. 分封同姓诸侯国
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A. 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 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 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D. 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君主近臣,代起朝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如果这种情形是说汉武帝时代的话,下列史实可以论证这一看法的
A. 三公决策,辅助皇帝
B. 推恩诸侯,维护统治
C. 攘夺相权,形成中朝
D. 设中书门下分割相权
西汉前期相权之重,是后代少见的,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A. 设“中朝”
B. 置枢密院
C. 置刺史
D. 设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