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地方封君可收取封地租税:魏晋以后历代分封多为“虚封”,只赐爵位,不予封地。明清时期,封君只发俸银和禄米,与官员无异。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
A. 分封制的消亡 B. 宗法制的瓦解
C. 中央集权的加强 D. 君主专制的膨胀
有史学家指出:“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相对于分封制,郡县制
A. 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的矛盾 B. 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 削弱了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史记•泰始皇本纪》记载:“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从中我们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A. 臣民对秦始皇独断专权不满 B. 秦始皇勤于政事
C. 秦始皇欲求仙药想长生不老 D.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通常意义上,“帝国”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标准:其一,统一辽阔的国土;其二,专制统治;其三,强大的军事扩张。按照上述理论,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表现得极为鲜明的帝国是
A. 西周 B. 秦朝 C. 汉朝 D. 唐朝
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这说明商代
A. 是宗法分封制的体现 B. 统治秩序尚未稳固
C. 贵族爵位等级萌芽 D. 神权色彩比较浓厚
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说武王伐纣时,“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这里的“诸侯”最主要指哪类人
A. 方国头领 B. 郡县官长 C. 商王子侄 D. 三公九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