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在宫内创设军机处,机构简单。军机大臣往往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充任,无定员,但都由皇帝指派,且同时兼理原来的官职。该举措
A. 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 使清朝彻底解决了皇位继承问题
D. 体现了满汉关系的与时俱进
洪武九年(1376),改行省之名为承宣布政使司,随后地方还设立了掌军事的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和掌司法监察的提刑按察使司,与承宣布政使司合称都、布、按“三司”。三者互不统属,直接面对中央。这种建制规划
A. 基本承袭了元朝体制以加强君主专制
B. 使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进行分权并立
C. 开启了明代行政体制中民主建设的典范
D. 标志着明清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
《宋名臣奏议》中说:“枢密使参预朝政,始与宰相分权矣。降及五代,改用士人,枢密使皆天子腹心之臣,日与议军国大事,其权重于宰相。太祖受命,以宰相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掌武事,副使佐之。”由此可见枢密使
A. 仅备皇帝顾问 B. 并非国家正式机构的官员
C. 是监察官员 D. 是皇权与相权之争的产物
钱穆指出:“就政府来说,皇室的变化就很大。政府中最重要者为‘相权’。因于相权的变动,一切制度也随之变动。……到了唐代,即是把以前皇室滥用之权重交还政府。”此处作者强调的是
A. 唐代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B. 分割相权的结果是加强了皇权
C. 相权重:新界定限制了皇权 D. 削弱相权造成皇室权力的泛滥
晚唐时期,朝廷授予众多节度使同平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号为使相,但并不行使宰相权力。北宋前期,被授予使相头衔的官员类型增加,包括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等。这种变化反映了北宋
A. 宰相权力的扩大 B. 君主专制的强化
C. 藩镇问题依然较严重 D. 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1847年,曾到过中国的英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
A. 察举制的实行 B. 科举制的实施
C. 郡县制官员的选拔 D. 军机处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