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洪武四年(1371年)颁布禁令:“仍禁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洪武十四年(1381年)重申:“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禁止民间用外国香料外国货物,禁令称:“沿海之人往往私下前往诸番国,贸易香料货物,引诱蛮夷为盗,命礼部严禁。今后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将置之重法。”明成祖朱棣刚刚登上皇位,就对派往日本、东南亚、印度的使节说:“太祖高皇帝时,诸番国遣使来朝,一皆遇之以诚.其以土物来市易者,悉听其便。或有不知避忌而误干宪条,皆宽宥之,以怀远人。今四海一家,正当广示无外,诸国有输诚来贡者听。尔其谕之,使明知朕意。”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材料二16世纪以来,整个世界秋序当时名副其实的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外国人包括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人支付白银……“中国贸易”造成的后果是,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以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16世纪到17世纪中叶的晚明,美洲生产白银30000吨,日本生产白银8000吨,两者合计38000吨。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约为7000吨到10000吨。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初年推行的经济体制及其实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贸易”的后果及其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对地方上的府、州,则另设通判以抑制知府、知州的职权,这在宋初对于消除地方割据势力曾起到一定的作用。至道三年(997)又将全国划为15路,各路设转运使,后又设提点刑狱,除负责转运财物、审理刑狱外,还负责监察地方官员,称为监司,以加强朝廷对地方的统治。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明初在地方设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三司”,互不隶属,虽是强化中央集权之举,但事权不一,不利于弹压地方。于是相继出现了巡抚、总督的设置,以节制三司,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消除牵制、扯皮、效率迟缓之弊。有明一代,地方上先后设立巡抚30余处,总督1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
——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时期地方行政管理的措施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北宋地方行政管理相比,明代地方行政管理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二战后在西欧不依赖美国而独立的同时,东欧正从苏联获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据此可知,当时的两极格局中
A. 冷战重心地区变更频繁 B. 美苏两国敌对意识淡化
C. 冷战出现持续缓和态势 D. 同盟内部关系发生变化
下表概述了1917 年俄国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更迭状况。临时政府的不断更迭
A. 促使两个政权并存局面逐步结束 B. 说明临时政府的政治经验不足
C. 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健全发展 D. 表明临时政府并不具有合法性
到1909年,美国的产业集中度要远远高于英国。德国统一之后,德国企业也迅速扩大了企业规模并加强了市场集中度。相比之下,英国的大企业则非常少见,而小型的家庭企业仍是英国最主要的企业形式。所述状况
A. 预示大企业时代将到来
B. 说明美德经济已超英国
C. 使英工业国际竞争力下降
D. 表明英国家庭企业较发达
下图源自1871年3月29日公社法令。该法令体现出巴黎公社的主要意图是
A. 组织建立新型政权 B. 维护民主共和政体
C. 贯彻法律至上原则 D. 捍卫公民基本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