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经济迅速发展,至1944年,其工厂占了国统区工厂总数的88.63%(如下表所示).这种历史现象
年份 | 1937.7 | 1939 | 1940 | 1941 | 1942 | 1943 | 1944 | 总计 |
工厂 数量 | 234 | 419 | 517 | 306 | 1061 | 1376 | 549 | 5462 |
A. 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体现
B. 标志着当时中国的社会重心西移
C. 使中国的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平衡
D. 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着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A. 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B. 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C. 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D. 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
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凡是清朝“保护兴业各法令”,对于民国国体没有抵触的,仍然适用,还要求各省民政长提倡工商业,对所有商办公司进行保护和维持。这说明
A. 辛亥革命没有消除封建制度残余
B. 北洋政府采取保护民族企业政策
C. 北洋政府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府
D. 北洋政府为了增加税收而放宽了限制
1896年,全国督办铁路事务大臣盛宣怀自办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直至清朝灭亡,一直拥有发行钞票的特权,并代替传统钱庄,提供了国内工商业经营所需的绝大部分贷款。这表明
A. 自然经济结构日渐解体
B. 金融变革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C. 外国资本输入份额减少
D. 中国近代金融体系已经确立
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这说明轮船招商局
A. 规模经营呈良性发展
B. 垄断了商民交通运输
C. 与洋商交迎运输争利
D. 开创收购外企的先河
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禁止垄断的行为;1914年又通过“克莱顿反托拉斯法”为“谢尔曼法”的修订法案,旨在针对地方上的价格歧视,及更进一步打击贸易限制。这些法案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A. 维护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体制
B. 保障美国社会弱势群体利益
C. 防止企业之间进行盲目竞争
D.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