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汉后期大臣王嘉称赞道:“孝文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

西汉后期大臣王嘉称赞道:“孝文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东汉初年大臣朱浮也赞叹其时的做法“吏皆积久,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这主要体现了汉文帝时期

A. 宗法与皇权结合促进了国力强盛

B. 官僚队伍的稳定增强了中央权威

C. 官吏任用制度化形成良好的吏治

D. 官员久任其职推动国家长治久安

 

B 【解析】试题分析:宗法体现的是血缘,宗法与皇权结合,应该指封国制,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以官为氏”“安官乐职”“吏皆积久,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等信息,可知官员队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体现了一种荣耀与感恩,故B项正确;“吏治”指官吏的作风和政绩,材料没有充分体现,故C项错误;“推动国家长治久安”,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武帝时期改变了过去郡国贡赋各自为政的办法,统一派遣官吏将所要征收的贡赋,折成当地出产的土特产品进行征收,一部分运往京师供应朝廷,另一部分运往需要这些物品的地区转手获利。这一措施

A. 解决了封国对中央的威胁

B. 改变了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

C. 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

D. 抬高了部分地区的商品价格

 

查看答案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A. 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先代贵族

B. 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

C. 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D. 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21950-2010年中国、美国与世界的城市化水平一览表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国际统什年鉴(2010)》

图表能够反映城市化进程变化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该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初等教育发展简表

时代特点

初等教育

代表人物

17-18世纪,国家无力也不重视教育,教育通过国教教会管理.

1校:面向贫民的宗教团体慈善机关私立收费学校,设备简陋,师资缺乏,教学质量差,学校与入学入教严重不足;学校课程的设置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

2.家庭教育:富人阶段的启蒙和升学教育,通常是在家学习阅读、写作等基本技能,宗教伦理道德及社交技巧。

培根

弥尔顿

洛克

19世纪,国家逐步干预教育,设国家教育委员会

1870年《福尔特法案》:成立免费学校,实行强制性的世俗教育,强迫初等教育,标志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确立;到1900年,基本实现了初等教育普及。

斯宾塞

赫胥黎

20世纪前期,中央与地方共同管理教育

1918年《费舍教育法》;14岁以前,完成初等义务教育

 

 

 

——摘编自顾明远等《世界各国教育近代化发展历程》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宜局”,中国近代教育也经历了一个由传统步入现代,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转型过程,而完成这个历史性转变的时期正是民国。与清末教育相比,民国变革体现在:清未的教育宗旨是传统的“忠君”、“尊孔”。民国元年所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其次,清未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是学部,民国元年共和政府成立后改为教育部。后来通过改革,省县教育行政体制确立,各省设教育厅,各县设教育局。再次,民国元年所公布“民主学制”即”壬子学制”,系修订1904年清未所颁布的“癸卯学制’而成,全部学程仍分三级,仅年限较为缩短,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及及中学各减少一年,大学院不定年限。此外,在教育立法机构的建立、义务教育立法等方面也有重大的变革。

——摘编自秦凌《民国时期的教育立法研究1912-1949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两国教育改革产生的各自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英国和中国初等教育改革内容的相同之处,并分析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东。

 

查看答案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以强化反腐倡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诸葛亮和白居易自愿向世人公开自己的财产状况,但在封建社会为何无从推广,阻力究竟来自哪里?……孝文帝“反腐”主要依靠由中央直接派出“使者”进行纠察,唐、宋都相继沿袭,但“财产与收入不符”如何惩处,则带有很大的个人好恶和随意成分

——夏炎《古代官员的财产公开方式》

材料二贞观六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言:“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上许之。”贞观十八年,太宗本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评价,其中,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愈违”,岑文本“性质敦厚”……戴宵性贞正,死时“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

(高宗永徽三年)政府颁布《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

——摘编自王春瑜《中国反贪史》

材料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教授理查德·纽斯泰特认为……三个机关之间的相互合作也日益重要。例如立法权由国会行使,但法院有解释宪法和法律的权力,法官造法、法院也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立法的职责。又例如司法权,虽由法院行使,但一些带有裁判性质的权力正越来越多地由行政机关行使。这些都说明了严格意义上的权力分立是不存在的

——摘编自《浅谈宪法中的分权制衡原则》

材料四严肃认真地查处贪污、受贿行贿行为,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当前惩治腐败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监察机关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集中力量查处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中的贪污、受贿行贿案件,……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凡有贪污、受贿行贿行为的,国家行政机关受贿行贿的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人员,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至1989年10月31日,必须向监察机关、本单位或其他有关部门主动交代贪污、受贿行贿事实,争取从宽处理。

——摘自监察部通告

(1)依据材料一,指出历代封建统治者反腐采用的制度。其反腐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归纳唐朝反腐败的重要举措。

(3)依据材料三,概括美国政治权力运行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社会反腐倡廉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