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妥协”一词在中国近代政治语境中常以贬义的形式出现,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妥协”一词在中国近代政治语境中常以贬义的形式出现,意为无原则地让步、退缩,“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被看作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然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宪政的实践却显示出,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妥协与利益让渡,他们的历史发展就无法淌过深水区和激流区。

要求:试以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践为例,阐述以上观点。(要求至少以两个国家为例,观点明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观点:妥协在欧美国家民主政治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论证例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都体现了妥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期也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暴力革命,革命过程曲折反复。而后期则以妥协的方式探索出一条适合英国国情的转型道路。克伦威尔死后,英国政局动荡,资产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革命成果,选择让斯图亚特王朝重掌政权。这体现了一定的妥协。由于请回来的国王缺乏妥协精神,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又有了后来的光荣革命。光荣革命体现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相互妥协。(举议会改革的例子亦可) 例二:美国《1787年宪法》 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充满了矛盾,如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和矛盾、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州与北方州的矛盾(或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奴隶主)。最终通过实行联邦制、议员分配比例、奴隶人口计算等方法调和了各方矛盾。体现了各方的妥协 例三:法国1875宪法的制定 法国共和之路过程曲折,充满暴力。1875年宪法得以通过,体现了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妥协,承认共和,这是君主派的妥协,而赋予总统以大权,这又体现了共和派的妥协。正是双方的妥协才使得宪法得以签定,共和体制确立下来。 (任举两个国家例子,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但史实要准确) 【解析】试题分析:先回答观点,根据材料“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宪政的实践却显示出,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妥协与利益让渡,他们的历史发展就无法淌过深水区和激流区”归纳出观点,即妥协在欧美国家民主政治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论证,可以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或美国《1787年宪法》或法国1875宪法的制定中相互妥协的例子来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理解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冲突与妥协,对考察当代全球行为体之间的关系有借鉴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歇尔计划:从提出到实施》大事记

1947年6月5日,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经济计划。

6月底7月初,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

7月9日,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

8月,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

9月,共产党情报局正式建立。

1948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规定:运往西欧的美国过剩农产品在原销售价上追加不低于50%的利润。英国为接受援助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之后,有英国议员强烈要求政府取消那些可能使英联邦蒙受损失的条件。

——根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等编制

材料二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

——【美】菲利普·费尔《世界:一部历史》

(1)欧美国家围绕“马歇尔计划”产生了诸多矛盾。根据材料一,指出其中的两对矛盾及其焦点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对1947—1948年,围绕“马歇尔计划”的诸多矛盾发展的主要结果进行归纳概括。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学者认为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

 

查看答案

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在宋代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商业信用非常发达,从北宋到南宋,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于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于现金支票)、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类似于有价证券)、交子与会子(法币)等商业信用。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大宗的或者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是不可能达成的。

——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每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查看答案

布热津斯基说:“美国成不了全球警察,也当不成全球银行家,甚至连全球道德家也做不成。因为第一类需要名正言顺的合法性;第二类的根基是拥有偿债能力;而第三类则需自身清白。”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 美国失去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

B. 美国霸权行径被世界人民所唾弃

C. 这是对美国霸权政策的理性反思

D. 美国没有经济实力做全球银行家

 

查看答案

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

A. 都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B. 都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

C. 都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D. 都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查看答案

在新浪网读书栏目热载小说《重生之生在农村》第六章中,作者记述道:“1960年秋,我的外公将积攒了近两年的5元钱交给了外婆,让她在坐月子时买点猪肉补补身子,但外婆在大队(农村的基层组织)上怎么也弄不到肉票,5元钱也始终花不出去,结果外婆在月子里没吃上一片肉。”导致当时“外婆”没吃上肉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物资匮乏,没有猪肉

B. 肉类专营,不准买卖

C. 工业优先,忽视农业

D. 计划经济,生活受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