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学汉语、穿儒服、敬祖先、祀郊天,宣扬“耶儒合流论”,以致传教士“出人宫廷,颇形利便,与太监往来,常乘机言圣教道理”。由此可见,西方传教士在华势力得以发展主要是因为
A. 获得社会上层的大力支持
B. 天主教与儒学宗旨一致
C. 传教士尊重中国文化习俗
D. 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增多
据学者统计,从南北朝到元末的近千年中,东南地区有记载的虎患仅6起;到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虎患记载则多达514起,几乎平均每年发生一次。这反映了明清时期东南地区
A. 人口增长与耕地矛盾突出
B. 生态环境逐步好转
C. 已逐步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D. 文化教育水平提高
从南宋开始盛行的以职业划分户种的做法,全面实行于元代,到明代依然被保留下来,文献中明代的军户、灶户(制盐)、乐户、果户、菜户、渔户、捕户等,随处可见。这一长时段的现象可以佐证南宋以来
A. 社会变迁具有内在延续性
B. 政府对专业民户的人身控制加强
C. 分户经营稳固了小农经济
D. 社会生产的专业分工基本停滞
宋神宗在元丰年间推行新政,“以尚书令之贰左、右仆射为宰相,而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以行侍中之职,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行中书令之职,而别置侍郎以佐之,则三省互相兼矣”。这有助于
A. 裁汰官吏冗员
B. 促进科学决策
C. 推动政务统一
D. 规范行政流程
宋朝统治者规定“不以文字罪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这不仅有助于士人们施展才智、自由争鸣,且有助于士大夫们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明。由此可知,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得益于
A. 政治运作的文明与理性
B. 统治者对科举制的完善
C. 文人士大夫的精心钻研
D. 理学抛弃儒学禁锢思想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宋朝法律的重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反映了宋代
A. 税制发生重大调整
B. 土地私有不断深化
C. 自耕小农发展壮大
D. 经济结构面临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