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与1920年相比,1936年中国工业产品中,手工制造业产品的比重由32.2%降为...

1920年相比,1936年中国工业产品中,手工制造业产品的比重由32.2%降为26.1%,而在市场商品总值中农业产品的比重由42.3%增为44.8%,剔除价格因素,仍比1920年略有增加。这反映了我国

A. 近代民族工业没有得到发展    B. 近代经济发展受到列强阻碍

C. 近代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相对均衡    D. 工业化进程有所发展但仍是农业国

 

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36年中国工农业产品和1920年相比略有增加,但农业产品比重较大,说明我国工业化进程有所发展但仍是农业国,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手工制造业产品的比重下降,不能说明近代民族工业没有得到发展,排除。材料反映我国工业化进程有所发展,没有涉及经济发展受到列强阻碍,排除B。C项说法与材料矛盾,近代农业产品的比重高于手工业,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如图是1911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则广告折射出

A. 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B. 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C. 知识分子利用广告形式发动群众进行广泛宣传

D. 民主共和已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民众的普遍共识

 

查看答案

下表是1901—1911年中国各主要工业部门发展情况

门类

纺织业

缫丝业

面粉业

火柴业

水电业

机器业

矿冶业

新增数量(家)

82

70

53

28

60

20

73

新增资本额(万元)

1332.1

556.9

786.8

130

3813.8

352.1

2272.9

 

表格中各主要工业部门发展情况说明

A. 民族工业仍以轻工业为主

B. 民族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C. 近代工业的结构日趋平衡

D. 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极为困难

 

查看答案

清代前期,杭、嘉、湖三府是蚕茧丝绸的集中产地,到18世纪末至19世纪二、三十年代,珠江流域蚕桑业快速发展,赶上杭、嘉、湖三府。这一变化源于

A. 棉纺织业成为杭嘉湖地区新兴产业    B. 区域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C. 珠江流域民营手工业技术发展迅速    D. 清政府厉行闭关锁国政策

 

查看答案

《宋史·食货志·钱币》载:蜀地诸豪以时聚首,同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朱墨间错,以为私记收入人户见(现)钱便给交子,无远近行用,动及百万。这表明此时的交子是

A. 自由流通的货币    B. 最早正规的纸币

C. 兑换货币的凭证    D. 国家发行的债券

 

查看答案

古代冶炼时,在地面上挖出缶状炉缸,内层涂以耐火泥,上置顶盖,将生铁料烧成熔融或半熔融状态,鼓风吹炼并加搅拌,使成为熟铁,这一技术始于

A. 西周    B. 两汉    C. 南北朝    D. 明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