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古代科技研究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帝内经》...

中国古代科技研究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帝内经》把人的身体看成一个整体,重视人体内部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奇经八脉以及气血、津液的有机联系。在对病源的诊断方面,它不仅注意身体内部机能的变化,还强调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等反常现象对疾病的影响。它还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中所包含的合理内核,强调阴阳的相互依存、相互对立、互为根本、此消彼长关系,认为施治的终极目的就是达到阴阳关系的协调平衡。……

例如建筑,(中国)古人不仅看重建筑物本身的结构、比例、布局,还特别看重它的坐落方位、四周的山水风景等外部环境的配合,有着一门独特的卜宅学问——“风水学”。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比较低下,人们的认识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分不清科学与迷信的界限,因而科学与迷信常常成为混血儿。某些迷信观念在今天看来荒唐可笑,但客观上却曾对科学的发展起过积极推动作用。

——摘编自《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东汉时期医学家张仲景研究医学,旨在“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在于“爱人知物”“爱躬知己”。唐朝时期的医学家孙思邈也在所著《备急千金要方》“本序”中指出:“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那些出于国计民生需要的科学研究,同样也是出于“仁”“孝”之德

——《试论中国古代科技的儒学化特征》

材料三但决不可认为中国对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出现的近代科学的重大突破毫无贡献。欧几里得几何学和托勒密行星天文学无可置疑是起源于希腊,然而还有第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磁现象的知识和基础都是中国提供的,当西方人对磁极性还一无所知时,中国人已在关心磁偏角和磁感应的性质了。

——《李约瑟文集》(选自《世界科学的演变》)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的科技研究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回答,张仲景和孙思邈研究医学的动机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最后一句话?材料二揭示了中国古代的科技研究具有什么特征?

(3)据材料三,概括李约瑟的观点以及他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

 

(1)注重事物的整体关联和辩证关系;注重天人关系的和谐,重视事物内部关系的协调;“科学与迷信常常成为混血儿”,有些迷信对科学发展有客观的推动作用。 (2)动机:为君、尽“孝”。理【解析】 在古代,为关注国计民生而进行的科学研究是“仁”“孝”之德的进一步推广,出于国计民生的需要与出于“仁”“孝”之德是一致的。特征:明显受儒学影响,具有儒家理念。 (3)观点:中国的发明和创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人对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理由:西方人关于磁现象问题的知识和基础都是中国提供的,中国人早于西方人认识磁偏角和磁感应的性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科技。从古代科技的特点、医学成就、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的贡献等方面来分析考查。 (1)根据材料信息“把人的身体看成一个整体”“还强调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等反常现象对疾病的影响”“不仅看重建筑物本身的结构、比例、布局,还特别看重它的坐落方位、四周的山水风景等外部环境的配合”“科学与迷信常常成为混血儿”等分析概括。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分析“动机”和“特征”;从古代国计民生与“仁”“孝”的关系入手理解材料二最后一句话。 (3)据材料三从中国古代科技对西方的积极影响角度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清时期,取材于法律文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循吏传记的公案小说兴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清代的《三侠五义》。这折射出

A. 政府重视楷模示范效应

B. 民众对理想社会的诉求

C. 民众借助清官伸张正义

D. 官民价值观念的趋同化

 

查看答案

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对“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宋代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B. 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C. 中国书法注重表现精神风貌,力求传统,以形写神

D. 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

 

查看答案

清廷从政治标准出发,多次颁布法令,对民间戏曲进行干预,禁唱词曲;同时,清政府尤其是乾隆后期又召集民间不同的戏班进宫演唱,供他享乐。清廷的上述做法

A. 使京剧艺术带有强烈的阶级性

B. 使京剧在当时具有雅俗共赏性

C. 客观上为京剧产生提供了空间

D. 改变了戏曲的教化和娱乐功能

 

查看答案

明末清初书画家陈洪绶说:“今有人焉,聚徒讲学,禁民为非,人无不笑且诋也。伶人献俳,喜叹悲啼,使人之性情顿易,善者无不劝,而不善者无不怒。”其意在强调

A. 理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B. 戏曲艺术的批判现实性

C. 戏曲艺术的教化作用

D. 世俗文化源于大众生活

 

查看答案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元杂剧“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说明元代杂剧

A. 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

B. 为民间艺术家所创作

C. 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

D. 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