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联合发动反对蒋介石的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
A. 对中国革命的任务认识模糊 B. 能从时局出发做出正确决策
C. 对革命形势的估计明显错误 D.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中共成立初期,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中共领导人同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遭到反对,但1923年党的三大正式确定了实行以“党内合作”为形式的国共合作方针,就是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期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合作
A. 可以弱化国民党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 B. 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
C. 将扩大中共在南方的群众、军事基础 D. 有利于改造和纯洁国民党的阶级成分
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洪仁玕所著的《资政新篇》,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这 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 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 B. 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
C. 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 D. 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1840年间,英国输华货值为524.298磅,到1840年便一跃至1,456,180磅,1844年又升至为2,305,.617磅,1845年跃至2,394,827磅。但道光十六年(1846年)以后开始下降,到咸丰四年 (1854年)为一百万英镑多一点,仅略超过战前的水平。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 鸦片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中英贸易 B. 咸丰比道光更加反对中英贸易
C. 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力相当顽强 D. 英国工业革命扩展到了大清国
下图为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词语的使用频率变化表,
年代 | “天 朝”使用频率 | “中国”使用频率 |
道光最初10年 | 50余次 | 不满10次 |
道光十六年 (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 | 6次 | 5次 |
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 | 6次 | 14次 |
据此可知
A. 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 B. 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C. 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 D. 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
乾降帝即位后,历时10年,组织编撰出了我国封建时代一部空前绝后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这对于保存中国的古代文化典籍,传播古代学术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编撰过程中,被销毁的图书约有三千种几乎与《四库全书》收书量相当。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推动了文化中心的转移
B. 使科举制走向僵化束缚士人思想
C. 保存国粹弘扬传统文化
D. 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