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我们和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这点。”这反映了当时
A. 冷战爆发影响了中共决策
B. 帝国主义国家封锁了中国沿海
C. 中共需要苏联经济援助
D. 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学者胡鞍钢将当代中国的核心决策机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称为“集体总统制”,而山东大学学者甄鹏撰文指出这一机构可称为“集体宰相”制。据此判断,这两种观点都认为中国在政治建设的新时期
A. 实行了“集体元首”制度 B. 重视解决权力过度集中的问题
C. 重视借用传统政治制度 D. 强调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定地位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其主要内容是提出抗日的三项主张:制取中华民族之独立与解放;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该材料表明
A. 反对帝国主义的国民革命运动开始 B. 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 中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极大提高 D. “和平民主团结”建国方针实现
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联合发动反对蒋介石的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
A. 对中国革命的任务认识模糊 B. 能从时局出发做出正确决策
C. 对革命形势的估计明显错误 D.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中共成立初期,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中共领导人同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遭到反对,但1923年党的三大正式确定了实行以“党内合作”为形式的国共合作方针,就是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期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合作
A. 可以弱化国民党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 B. 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
C. 将扩大中共在南方的群众、军事基础 D. 有利于改造和纯洁国民党的阶级成分
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洪仁玕所著的《资政新篇》,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这 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 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 B. 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
C. 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 D. 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