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孙中山在伦敦一直呆到1897年7月,他花了相当多的时日……查看了贫民窟,学习了...

“孙中山在伦敦一直呆到1897年7月,他花了相当多的时日……查看了贫民窟,学习了有关工会、罢工和社会立法的知识。他开始相信,中国不需要经历在欧洲实现产业革命的那种社会动乱。他能够通过社会改革,跨入队伍的行列。”为防止发生欧洲那种社会动乱,孙中山起初的改革措施是

A. 发动政治革命

B. 发动民族革命

C. 倡导平均地权

D. 实行节制资本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防止欧洲工业革命后贫富分化等社会现象,孙中山采取了平均地权的改革,故C项正确;AB项不符合;D项是新三民主义的主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近代中国留学俄(苏)情况统计表》,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时间

在俄(苏)人数

学习内容

1899—1911

28

俄语、矿业、商业

1921—1927

约1400

马列主义基础、俄国革命理论与实践、联共(布)党史、国际工运史、武器性能、战略战术

1927—1930

约1100

联共(布)党史、政治经济学、西方革命史、唯物史观

 

 

A. 清朝末年学生留俄体现了晚清中国社会的进步

B. 20世纪20年代前期,留学人数增加与中共建立和国民革命兴起相关

C. 20世纪20年代后期,学习内容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

D. “以俄为师”一直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寻求变革的基本路径

 

查看答案

1921年1月1日起,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在一起连续讨论3天,解决学会应以什么做共同目的、达到目的须采用什么方法等问题。结果经过激烈讨论,与会18人中“赞成波尔失委克主义者十二人”。这种现象在当时普遍存在。这表明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A. 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C. 赞同成立先进阶级政党

D. 选择马克思主义绝非偶然

 

查看答案

“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其实是一剂泻药。而陈独秀、钱玄同、鲁迅等人还嫌它不够猛烈,又以更激烈的态度提出新的口号,于是‘废除汉字”‘将线装书统统丢进茅厕里”“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出来了,而且到现在还有人为之猛拍巴掌。”该评论指新文化运动

A. 起到了文化革新的作用

B. 自下而上解放思想的弊病

C. 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灾难

D. 其发起者其实是胡适

 

查看答案

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地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李欣淑的行为是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导致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李欣淑积极向上的心态

B. 临时约法对自由的规定

C.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

D. 女校等新式教育的发展

 

查看答案

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潮。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 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在

B. 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 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 继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