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在太学中以五经为教学内容,为了给纲常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在太学中以五经为教学内容,为了给纲常名教寻找依据,将鲁国编年史《春秋》作为五经之一,学生通过读经获得有关历史知识。史书成为历代太学、国子学学生的必读教材。

唐代开科取士将《左传》等史书列入考试范围。五代以后,书院出现,《史记》、《汉书》、《后汉书》列为书院学生的必学课程。宋代朱熹将《通鉴纲目》列为学生必读之书。当时,科举考试“每至命题考试……参以正史。”明清两代,二十一史、《通鉴》等史籍是学生必读教材。隋唐以来,出现了蒙学(儿童启蒙之学)读物,其中将简单的历史常识、古人道德气节的史实编撰成通俗易懂的韵语,便于儿童诵读记忆。

——摘编自《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特点探析》

材料二

类别

名称

出版简况

传统教材

《纲鉴易知录》

1711年成书

《御批通鉴辑览》

1768年成书

传教士编译教材

《外国史略》《美理哥合省图志略》

19世纪30年代在海外用汉字印刷,鸦片战争后传入我国

《万国通鉴》

1882年,上海美华书馆印刷

清朝官方编译教材

《俄国史略》《各国史略》

19世纪70年代,京师同文馆刊印

《法国新志》《俄国新志》

《万国史》《欧罗巴史》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组织刊印,1898~1901年出版

国人编写教材

《蒙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1903年,上海文明书局出版

《最新中国历史教科书》

1904~190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中学堂中国历史教科书》

1908年,上海中国图书公司出版

 

 

——摘编自《晚清历史教科书探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历史教育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古代历史教育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历史教材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历史原因。

 

(1)特点:历史教育深受主流思想的影响,成为学习儒家经书的组成部分;历史教育是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的必学课程);以我国古代史书为教材;与科举考试相联系;与蒙学读物相结合,历史教育呈现通俗化的特点。 作用:与儒家学说相互推动,有利于巩固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了历史知识的传播,形成重史传统;有利于传统道德观念的养成。 (2)趋势:传统教材与新编教材并行;编写、出版者和教材来源日益多元化;外国历史在史学教育中的地位提高;出现了正规、专业的中外历史教材,历史教育日益走向近代化。 原因:国门逐渐开放,西方文化传入;在西学东渐和国内近代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国人极力认识世界和自我,民族意识逐渐增强;近代文化教育、近代出版业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历史教育的发展。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在太学中以五经为教学内容”可知,古代历史教育深受主流思想的影响并且成为学习儒家经书的组成部分;根据材料一“史书成为历代太学、国子学学生的必读教材”可知,历史教育是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材料一“唐代开科取士将《左传》等史书列入考试范围。五代以后,书院出现,《史记》、《汉书》、《后汉书》列为书院学生的必学课程”可知,古代史书是我国古代历史教育的重要教材与教授内容;根据材料一“唐代开科取士将《左传》等史书列入考试范围”可知,古代中国的历史教育与科举考试紧密相连;根据材料一“隋唐以来,出现了蒙学(儿童启蒙之学)读物,其中将简单的历史常识、古人道德气节的史实编撰成通俗易懂的韵语,便于儿童诵读记忆”可知,古代的历史教育与蒙学读物相结合并呈现出通俗化的特点;第二小问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历史教育作为儒家学习的一部分,有利于儒家正统思想地位的进一步巩固;注重历史知识的教授,必然能够有力地促进历史知识的传播和重史传统的形成;而“将简单的历史常识、古人道德气节的史实编撰成通俗易懂的韵语”又有利于传统道德观念的养成。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趋势,根据材料二中晚清历史教育的类型可知,传统教材与传教士编译教材、清朝官方编译教材、国人编写教材等并存是当时历史教育的重要趋势,且编写、出版者和教材来源日益多元化;根据材料表格信息的横纵向比较可知,外国历史在史学教育中的地位在不断提高且出现的正规、专业中外历史教材使得历史教育日益走向近代化;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一方面,晚清历史教育的发展是鸦片战争后欧风美雨冲击下的产物,另一方面这又是中国仁人志士不断努力和国人民族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的产物;不可忽视的是,近代文化教育、近代出版业的发展对这一局面的出现也到了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整体分析:本题以古代中国教育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中国历史教育的特点、作用以及晚清历史教材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古代中国的教育深受主流思想的影响,成为学习儒家经书的组成部分,教育与科举考试服务。近代中国教育,在西学东渐和国内近代化运动的推动,教育的形式、内容逐渐多样化,近代教育与近代化的发展密切联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著名学者房龙说:“只有宽容不同的思想,人类才可能获得进步与解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旧的奴隶主阶级没落了,新的地主阶级兴起了,整个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大动荡大改组局面,面对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孔夫子称之为“礼崩乐坏”,郭沫若称之为“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叶文宪《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

材料二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三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

——文池《思想的灵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主要表现。指出当时最符合统治者需要的学派及其顺应“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的重要主张。

(2)据材料二归纳黄宗羲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进步性。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人文思想的具体实践。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思想变革与社会转型的关系。

 

查看答案

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政治主张的提出说明了

A. 救国救民道路新思想萌发

B. 农民问题依然为革命重心

C. 城市中心论从此无人问津

D.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已完善

 

查看答案

“如果说,民主革命没有自己的一定任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而可以把只能在另一个时间去完成的另一任务,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该论断出自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井冈山的斗争》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十大关系》

 

查看答案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价的是

A. 民族主义

B. 民生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主主义

 

查看答案

“孙中山在伦敦一直呆到1897年7月,他花了相当多的时日……查看了贫民窟,学习了有关工会、罢工和社会立法的知识。他开始相信,中国不需要经历在欧洲实现产业革命的那种社会动乱。他能够通过社会改革,跨入队伍的行列。”为防止发生欧洲那种社会动乱,孙中山起初的改革措施是

A. 发动政治革命

B. 发动民族革命

C. 倡导平均地权

D. 实行节制资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