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加坡《海峡时报》提到:“全球化”这个词在上世纪90年代,被看作精英对穷人的剥削...

新加坡《海峡时报》提到:“全球化”这个词在上世纪90年代,被看作精英对穷人的剥削。到21世纪以后,“全球化”开始带有半积极性的意味。自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认为,对于“全球化”,既不需要对抗,也不需要叫好。”材料表明

A. 全球化消除了文明对抗

B. 全球化在2007年金融危机后加强

C. 对全球化关注日益淡泊

D. 人们对全球化的认识程度逐渐深入

 

D 【解析】从材料反映的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人们对“全球化”的态度所发生的变化,说明人们的认识更为客观和全面,表明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全球化的加强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B项;材料反映人们对“全球化”的认识更为客观全面,而不是淡泊,排除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教授说:“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和区域化不可逆转。”中国顺应趋势加入的区域经济组织是

A. 欧盟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亚太经合组织

D. 世界贸易组织

 

查看答案

2004年5月1日,匈牙利、立陶宛、波兰等10个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史称欧盟“东扩”。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说“欧洲第一次跨越了政治鸿沟”。这句话的含义是指这次扩大

A. 意味着冷战给欧洲带来的分裂结束

B. 提高了欧盟在世界政治格局的地位

C. 深化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合作

D. 有利于保持欧洲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查看答案

如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示意图,该示意图表明

A. 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发展方向

B.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话语权逐渐增强

C. 发达国家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

D. 该组织成为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最主要支柱

 

查看答案

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实行国有资产分散化和国营企业私有化,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的路子。其实质是

A. 放弃了苏联的传统做法    B. 社会主义改革成功尝试

C. 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D.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查看答案

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相比,人们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时期称为“缓和与妥协”的时期。这里的“缓和与妥协”是指苏俄

A. 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允许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存在

C. 与美国“冷战”

D. 消除了西方国家的矛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