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37﹣1839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平均每年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37﹣1839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平均每年不到100万镑,1845年则增长到239万镑。……从1846年起开始下降。这一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为179万镑,比1845年降低了1/4.直到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也只有100万镑,甚至低于鸦片战争前的一些年份。……同时,上海附近的嘉定县,“往昔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仅得往日之半耳。”在广州、厦门一带,也出现因倾销洋布导致妇女纺织半数停工的情况。

﹣﹣摘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时光,有些则去念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华输出货物的特点,并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农村农民在近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矛盾现象。你怎样看待这一矛盾现象?

 

(1)特点:1837﹣1845年大幅增加,1846年﹣1854年则下降. 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急需扩大市场;《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便利了英国对华输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抵制. (2)一些人憎恨列强对华贸易给他们造成手工业破产;一些人却欢迎洋货加入新兴产业之中. 中国农村农民在近代化进程中,旧的生产方式受到冲击,新的生产方式又带来生机,后者更是发展的方向.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1837﹣1839年,…有100万镑”可以看出,英国对华商品输出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特点;第二小问原因,结合这两个阶段特点和运用所学知识,升是因为英国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华侵略的必然结果,降是因为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的结果,学生可以从这些角度去思考即可。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矛盾,根据材料“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时光”可知农村手工业破产,妇女无事可做;“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售到美国去”可知一些人加入新兴行业。第二小问认识,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对于这种现象的认识,学生可以从经济发展的规律方面考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已触动许多人的切身利益。无论富国还是穷国,全球化提供了巨大机遇、潜力与可能,但也产生了人类必须面对的新挑战与新威胁。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就业、收入、健康、文化、环境等事关人类切身的问题都变得更不确定与不安全。”由此说明经济全球化

A. 违背了各国人民共同意愿

B. 发达国家资本新一轮扩张

C.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D. 经济全球化引发世界恐慌

 

查看答案

新加坡《海峡时报》提到:“全球化”这个词在上世纪90年代,被看作精英对穷人的剥削。到21世纪以后,“全球化”开始带有半积极性的意味。自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认为,对于“全球化”,既不需要对抗,也不需要叫好。”材料表明

A. 全球化消除了文明对抗

B. 全球化在2007年金融危机后加强

C. 对全球化关注日益淡泊

D. 人们对全球化的认识程度逐渐深入

 

查看答案

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教授说:“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和区域化不可逆转。”中国顺应趋势加入的区域经济组织是

A. 欧盟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亚太经合组织

D. 世界贸易组织

 

查看答案

2004年5月1日,匈牙利、立陶宛、波兰等10个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史称欧盟“东扩”。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说“欧洲第一次跨越了政治鸿沟”。这句话的含义是指这次扩大

A. 意味着冷战给欧洲带来的分裂结束

B. 提高了欧盟在世界政治格局的地位

C. 深化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合作

D. 有利于保持欧洲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查看答案

如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示意图,该示意图表明

A. 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发展方向

B.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话语权逐渐增强

C. 发达国家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

D. 该组织成为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最主要支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