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7月17日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
时间 | 外交活动 |
上午10:00 | 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芳 |
中午11:40 | 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 |
下午13:00 | 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代外长范文同会谈 |
下午16:50 | 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 |
推断当时周恩来等主要是为了
A. 以“求同存异”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召开
B. 争取各国支持理解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案
C. 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
D.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进行的中缅会谈
1954年宪法确认的民主的主体不仅包括了工农劳动群众,还包括了“可以合作的劳动人民”,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专政的对象也不是整个资产阶级,而只是官僚资产阶级。由此可见当时
A. 新中国民主具有广泛性 B. 民族资产阶级仍有革命性
C. 新宪法强化了阶级矛盾 D. 政治协商制度具有稳定性
它把战线从黄河北岸推进到长江北岸,圆满地实现了中共中央关于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战略计划。材料中的“它”
A.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 打破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C. 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 D. 直接推动了渡江战役的实施
1941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议员小组提出的政府委员候选人名单中,共产党员人数超过了三分之一,于是谢觉哉、马文瑞等12名党员主动要求退出政府委员候选人。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做法
A. 降低了共产党的社会影响力 B. 有利于正面战场的持久作战
C. 有助于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D. 直接推动了政协会议的召开
1920年到1936年,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的32.4%锐减为1.7%,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长为25.2%。进口商品前5位由棉货、棉纱、煤油、糖、烟草依次变为钢铁、机器工具、交通器材、化学产品、染料颜料。这主要反映了
A. 国内市场的扩大
B. 民族工业的发展
C. 商品流向的变化
D. 商业资本的发展
1930年6月,共产国际在给中共的指示中强调,必须集中精力组建和加强红军,以期将来根据军事和政治形势,去夺取一个或数个工业中心和行政中心。据此可知
A. 中国革命形势发展迅速 B. 中国革命探索道路曲折
C. 中共得到了苏联的援助 D. 工农红军亟待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