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皇帝即位后的第五年(1740年),发生了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皇帝即位后的第五年(1740年),发生了荷兰人屠杀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华侨的红溪事件”, ……屠杀持续了半个多月,一万多名无辜华侨的鲜血染红了巴城的溪流,故人们称这次惨绝人寰的事件为红溪之役。翌年,福建巡抚将此事奏闻于朝廷。皇帝宣布:内地违旨不听召回,甘心久住之辈,在天朝本应正法之人,其在外洋生事被害,孽由自取。

——摘编自张宏杰《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材料二 在(山东省)巨野县,当地人民于189711月攻打磨盘张庄德国天主教堂,杀死德国传教士2人。……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占领胶州湾,又逼迫清政府惩办凶手,将山东巡抚李秉衡革职,赔偿教堂损失”。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时,滞留在俄国境内的华侨,足有百万之众。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到远东之后,海参崴等地的局势也开始不安……1918年,协约国各国也在积极磋商出兵干涉俄国内战,北洋政府也不甘落后,与协约国列强展开外交交涉,表示中国将随同出兵西伯利亚,自应一致派遣一二千人,并以保护领馆、侨商。与此同时,北洋政府还筹划利用这一良机收回被沙俄强占的一些主权,包括中东铁路的控制权。8 22 日,北洋政府正式发表出兵宣言,陆军第九师抽调了相当于两个团的总兵力,人数达4000 ……主要使命就是确保海参崴双城子绥芬河的撤侨通道。中国军队的到来,大长了华侨的志气……在驻俄部队的壮威下,……1918-1919 年就抢运出3 万名被困华工。

——摘编自《文史博览》(2012.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隆皇帝为何认为中国侨民被杀是孽由自取”?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德两国护侨行为有何异同?结合上述材料,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1)原因: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严禁百姓与外界往来;中国对海外侨民缺乏应有的保护意识;清政府担心流亡海外的反清势力勾结侨民,威胁其统治。 (2)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保护本国的侨民;都体现出维护和扩充国家利益的意图。 性质不同:德国出兵山东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略;中国出兵西伯利亚是正义的行为。影响不同:德国的行为,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行为,则彰显了国家实力,维护了侨民利益。 启示:侨民是一个国家拓展海外资源和利益的重要力量;强有力的侨民保护,既关系到国家形象,更是国家主权意识和国家能力的重要体现。 【解析】(1)从“内地违旨不听召回,甘心久住之辈,在天朝本应正法之人”可以看出,乾隆帝认为这些人本身就违背了朝廷的要求,没有遵循闭关锁国的政策。从“其在外洋生事被害,孽由自取”可以看出乾隆帝害怕其在外生事,勾结侨民,威胁其统治。 (2)本题考查对比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中国和德国的行动都是针对本国侨民的活动,都是对其的一种保护。但不同点是运动的性质,一个带有殖民侵略的色彩,一个是正义的行为。此外两者产生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具有不同的影响。启示:结合材料的叙述,我们要重视侨民问题,制定好相应的侨民政策,对国家的形象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近代中国百年忧患,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当时的中华文化体系不能提供现成的现代化方案,我们必须从外来文化体系中去寻找。从康有为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也曾向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但均未成功;而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使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这就以实践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相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葆活力。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也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

——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据统计,仅2013年,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外交足迹遍及亚非欧美四大洲22个国家,接待了64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来访,与300多位外国政要进行了双边会见等接触,与各国达成近800项合作协议。由此可见与建国初期相比,新时期外交

A. 重视与发达国家合作

B. 侧重于反对霸权主义威胁

C. 涵盖面更加广泛均衡

D. 致力于解决南北差距问题

 

查看答案

2011年,我国现有宪法和法律文件239件,行政法规70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这表明

A. 民众对法律的认识提高    B. 法律保障了改革开放成果

C. 基层民主得到贯彻落实    D. 依法治国得到了有力保障

 

查看答案

根据717日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

时间

外交活动

上午10:00

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芳

中午11:40

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

下午13:00

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代外长范文同会谈

下午16:50

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

 

推断当时周恩来等主要是为了

A. 求同存异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召开

B. 争取各国支持理解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案

C. 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

D.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进行的中缅会谈

 

查看答案

1954年宪法确认的民主的主体不仅包括了工农劳动群众,还包括了可以合作的劳动人民,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专政的对象也不是整个资产阶级,而只是官僚资产阶级。由此可见当时

A. 新中国民主具有广泛性    B. 民族资产阶级仍有革命性

C. 新宪法强化了阶级矛盾    D. 政治协商制度具有稳定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