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一块出自甘肃省某个墓地的画像砖,大约是公元3或4世纪的作品。它描绘了一个在田里劳动的农民,他赶着牛,拉着木制的耙。对此解读最符合史实的是
A. 木耙成为当时主要耕作工具
B. 北方旱田耕作技术趋向成熟
C. 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出现
D. 当时铁制农具尚未推广使用
作为“六经”之一的“乐”,广义上包括诗歌、音乐、舞蹈,它们在氏族社会本来都是用来表达感情的文化活动。但到西周时,乐的情感内容受到了很大限制,不同阶层的人所用乐舞在规模、人数方面均有严格限制。这一变化
A. 体现出与礼的对立
B. 导致了宗法制的瓦解
C. 带有鲜明的等级色彩
D. 遵循了孔子的思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移民情况
战国 | 吴、楚、越等国随着人口增多,人民渐渐移居平原,太湖平原、宁沼平原和江汉平原部分获得开发 |
秦 | 公元前218年,秦朝经过多年战争夺取今广东、广西、越南东北一带,又把十数万戍卒和罪犯安置到岭南,在南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主要行政官员由中原移民担任 |
西汉 |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的匈奴人不是被驱逐就是被内迁,这里的空白完全由内地汉族移民来填充 |
魏晋 | 三国时期,移民开始进入今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吴国设置几个新县。西晋末年,大批南迁人口涌入长江三角洲,部分移民进入福建,设在福建境内的政区又增加了 |
明 | 约有20余万汉族移民迁入贵州,在镇远、平越等地屯田,来自内地的铁制农具,耕作方法广泛使用,逐渐取代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 |
清 | 康熙年间,汉人大量迁入察哈尔地区,到雍正时设多伦、张家口、独石口三厅,多伦作为一个土产集散地及宗教都市而兴盛起来,张家口也成为了商业中心 |
——据葛剑雄、曹树基、吴松弟《简明中国移民史》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皇帝即位后的第五年(1740年),发生了荷兰人屠杀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华侨的“红溪事件”, ……屠杀持续了半个多月,一万多名无辜华侨的鲜血染红了巴城的溪流,故人们称这次惨绝人寰的事件为“红溪之役”。翌年,福建巡抚将此事奏闻于朝廷。皇帝宣布:“内地违旨不听召回,甘心久住之辈,在天朝本应正法之人,其在外洋生事被害,孽由自取。”
——摘编自张宏杰《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材料二 在(山东省)巨野县,当地人民于1897年11月攻打磨盘张庄德国天主教堂,杀死德国传教士2人。……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占领胶州湾,又逼迫清政府惩办“凶手”,将山东巡抚李秉衡革职,赔偿教堂“损失”。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时,滞留在俄国境内的华侨,足有百万之众。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到远东之后,海参崴等地的局势也开始不安……1918年,协约国各国也在积极磋商出兵干涉俄国内战,北洋政府也不甘落后,与协约国列强展开外交交涉,表示中国将随同出兵西伯利亚,“自应一致派遣一二千人,并以保护领馆、侨商”。与此同时,北洋政府还筹划利用这一良机收回被沙俄强占的一些主权,包括中东铁路的控制权。8 月22 日,北洋政府正式发表出兵宣言,陆军第九师抽调了相当于两个团的总兵力,人数达4000 人……主要使命就是确保海参崴—双城子—绥芬河的撤侨通道。中国军队的到来,大长了华侨的志气……在驻俄部队的壮威下,……仅1918-1919 年就抢运出3 万名被困华工。
——摘编自《文史博览》(2012.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隆皇帝为何认为中国侨民被杀是“孽由自取”?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德两国“护侨”行为有何异同?结合上述材料,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近代中国百年忧患,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当时的中华文化体系不能提供现成的现代化方案,我们必须从外来文化体系中去寻找。从康有为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也曾向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但均未成功;而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使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这就以实践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相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葆活力。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也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
——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据统计,仅2013年,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外交足迹遍及亚非欧美四大洲22个国家,接待了64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来访,与300多位外国政要进行了双边会见等接触,与各国达成近800项合作协议。由此可见与建国初期相比,新时期外交
A. 重视与发达国家合作
B. 侧重于反对霸权主义威胁
C. 涵盖面更加广泛均衡
D. 致力于解决南北差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