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世纪,西欧专制国家可以调动社会上一切力量——经济活力、技术进步、传播天主教等等,把它们汇合成一个整体引向海外。这说明西欧专制制度
A. 在早期发展中推动了社会进步
B.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政治前提
C. 支持了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
D. 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强有力后盾
《十二铜表法》颁布后,一般人并不知道法律具体规定,完全由祭司集团确定哪一天是黄道吉日可开会或可开庭。因此,罗马史学家李维说,罗马“市民法深藏于祭司团的神龛之中”。这一现象说明
A. 罗马法的实施须倚借神的权威
B. 罗马法已渗透到共和国的各个角落
C. 市民法操作程序繁琐缺乏变通
D. 贵族仍主导着共和国的司法体系
在中国古代,从商致富屡见不鲜,但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官僚缙绅也把获取的财富用于购田置地和追求豪奢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经营土地产生的收益远远大于工商业
B. 腐朽的生活观念分流商业投资资金
C. 国家政策对资金流向起到牵引作用
D.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造成资本严重过剩
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最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这反映了明朝
A. 皇权专制不断削弱
B. 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C. 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
D. 皇帝昏庸懒于朝政
有学者指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以下对宋元时期“新型经济”理解正确的是
A. 说明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的发达
B. 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产生
C. 私营经济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D. 农村中开始出现租佃生产关系
下图是一块出自甘肃省某个墓地的画像砖,大约是公元3或4世纪的作品。它描绘了一个在田里劳动的农民,他赶着牛,拉着木制的耙。对此解读最符合史实的是
A. 木耙成为当时主要耕作工具
B. 北方旱田耕作技术趋向成熟
C. 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出现
D. 当时铁制农具尚未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