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 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 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 “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 “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在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中,消费资料进口比重远远大于生产资料进口比重,农产品和矿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半制成品和制成品出口比重趋于下降。这反映了
A. 中国对外贸易的半殖民地性质
B. 近代民族工业已有长足发展
C. 中国自然经济顽强的抵制作用
D.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出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这反映了
A. 南北经济交往扩大
B. 经济重心南移趋势
C. 饮食文化日益丰富
D. 耕作技术不断提高
韩非子说:“臣尽全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计数之所出也。”指出君臣之间不过是买卖、交易、互相算计的关系。这一现象反映出
A. 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
B. 君臣之间的关系毫无诚信可言
C. 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的确立
D. 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
明清时期贞节旌表制度发达,使得不能参与科举考试当官的女性,也有了光大门楣的机会。一些妇女较主动地选择了守寡一途,以使自己在家族家庭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及财产的继承权。材料的主旨是
A. 理学纲常开始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
B. 妇女的政治地位出现上下背离状态
C. 贞节旌表制度存在一定的社会基础
D. 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A. 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
B. 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C. 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
D. 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