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下列文化现象与商业发展关系不密切的是
A. 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B. 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C. 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D. 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 重实用
B. 重理论
C. 重民众
D. 重实验
读《王阳明:一颗心的史诗》,你会感觉到自己正在与王阳明谈心。他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
A.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C.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D.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18世纪的启蒙学者,从中国的文化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政府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如果背离这个目标,人民就会造反和革命,直至把它推翻。下列思想不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是
A. 民贵君轻
B. 君舟民水
C. 为政以德
D. 君权神授
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指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并使其成为正统思想
②“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其中“政”的核心是中央集权
③“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大一统
A. ①②
B. ①
C. ②
D. 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源于明代中期的钱铺、钱庄、银号等金融机构,即对城乡居民及工商业经营者发放货款。到明末清初以后,由单纯的从事银钱兑换的货币经营资本,开始向高利货资本转化。其业务由银钱兑换发展到兑换、放款、存款、开发钱票、开展汇兑等多种业务。形成一个多种业务的,综合性的金融机构。其资本规模也得到相当的扩张,合伙制也在钱铺钱庄银号经营盛行。尤其是到了乾嘉以后,这种发展之势更加明显。清末,银行逐渐兴起,替代了钱庄。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材料二早在13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一些富有的家庭为方便经商,纷纷设立了私人银行,如佛罗伦萨的巴尔迪银行、佩香贾银行、麦迪西银行和热那亚的圣乔治银行。在16世纪下半叶,由政府担保的公共银行开始大规模地兴建起来,1552年的帕勒莫和那不勒斯银行、1586年的热那亚银行、1587年的威尼斯银行、1593年米兰圣安布罗焦银行、1597年的米兰银行、1605年的罗马银行、1609年的阿姆斯特丹银行,以及1619年的汉堡银行等相继建立,进一步促进了欧洲的金融制度发展。所有这些公共银行,都是储蓄或转账银行。一般而言,他们接受政府或其他机构的货款,但都禁止向私人个体发放货款。1694年英国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是第一个资本主义股份银行,它是现代银行的标志。根据英王特许成立,股本120万镑,向社会幕集。成立之初即取得不超过资本总额的钞票发行权,主要目的是为政府垫款。
——摘编自[美国]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
(1)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的金融机构与13~17世纪西欧银行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清时期的金融机构与西欧银行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