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秋战国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 中国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
C.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 皇权专制达到历史的顶峰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
A. 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B. 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C. 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D. 宋朝程朱理学
西汉文景时期的《准南子》认为: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秦亡是由于未贯彻法家的思想
B. 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
C. 法家学说无益于国家的有效治理
D. 秦朝治国的法家思想受到质疑
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在读《孟子》,读着读着,朱元璋眉头越皱越紧。终于,把书一摔,大声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焉?”立刻召见文臣,宣布即日起“罢免孟子配享孔庙”。朱元璋如此大怒是因为孟子在书中说
A.克己复礼 B.民为贵,君为轻
C.正君心以立纪纲 D.天下为主,君为客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A.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
B. 韩非中央集权思想
C. 孟子民贵君轻思想
D. 孔子仁者爱人思想
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是孔子仍然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
A. 因材施教的原则
B. 有教无类的思想
C. 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
D. 循循善诱的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