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孟子将孔子的思想系统化并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孟子将孔子的思想系统化并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提出了“人唯有不忍人之心”的性善论,“不忍人之政”的仁政论,“尽心,知性,知天”的天道观,“由博返约”的认识论,“养吾洁然正气”的人格论,荀子一方面强调人自身的修养,强调圣人,君主对人民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他又看到只讲礼义,不讲法度,只生教化,不重刑罚,并不能维持社会统治秩序。因而他的思想不局限于个体的仁义孝悌,而且强调集体的礼法纲常,主张礼法并重。

——田苗苗《先秦儒家思想的发展》

材料二董什舒把盂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定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总之,西汉时期儒学虽然推崇孔子,然而他们所说的孔子已经不是本来的孔子;这种神化了的儒学失去了早期儒学的生动活泼的理论思维,成为后来封建礼教的发端。然而,历史现象是复杂的。如果说在伦理学的范围,董仲舒的儒学多少丧失了理性主义,那么,在政治学的领域,他的大一统的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

材料三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法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领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使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通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杨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1)根据材抖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儒学产生的背景及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发展孔子儒家学说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思想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提出的社会背景。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促使社会发生转型;诸侯之间兼并故争不断,需要人才;土地私有制的形成与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兴盛;“士”(知识分子)阶层的兴起等。 继承发展:孟子将孔子“仁”的思想系统化并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提出性善说、仁政论、人格伦;荀子强调集体的礼法纲常,主张礼法并重。 (2)特点:兼采各家思想;带有神秘秘色彩。 影响:在伦理上,维护专制和等级制度,带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在政治上,有 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文化上,有利于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的发展。 (3)进步:理学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强调道德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张力行,具有务实精神;肯定人的正常欲望,反对奢靡之风。 背景:南宋统治阶级的道德败坏,奢侈无度;商业繁荣,市民追求享乐;受佛道思想的影响。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先秦儒学产生的背景要从经济方面、社会阶级变化方面、思想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例如,阶级关系方面要突出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经济方面要突出封建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发生转型等。 (2)从材料的内容来看董仲舒思想的主要特点主要突出两点,一是吸收其他家的思想,二是天人感应带有神秘的色彩,其影响要分政治方面、文化方面、封建伦理方面分别论述,例如,政治方面主要强调迎合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3)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主要从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的形成等方面论述,“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提出的社会背景主要从当时南宋的国情进行分析,既包括统治者的道德败坏、奢侈无度、不思进取,也包括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业繁荣市民追求享乐。追求奢侈的生活以及佛道思想的影响等多方面综合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查看答案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 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 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 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 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仁者无敌

D.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查看答案

明嘉靖年间,户部主事海瑞向深居西苑、潜心修道的皇帝上疏,直言其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此举(    )

A. 意在规劝嘉靖皇帝遵守法律

B. 履行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

C. 体现了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

D. 反映了君臣间的权力之争

 

查看答案

“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良知扩充到底。”这句话出自

A. 董仲舒

B. 朱熹

C. 陆九渊

D. 王阳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