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

②宣扬性善论

③将治国理念与人生修养结合起来

④董仲舒思想与之有渊源关系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D 【解析】据材料“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得出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故①正确;据材料“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得出宣扬性善论,故②正确;据材料“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得出将治国理念与人生修养结合起来,故③正确;据材料“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可知孟子的思想和董仲舒“三纲五常”思想有渊源关系,故④正确。故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时期的主要思想。

(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

(3)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奢则不孙(孙:同逊,恭顺),俭则固(固:简陋、鄙陋)。与其不孙也,宁固。”……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世间名士,但务宽仁。

——摘编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材料二

明清家训在其内容和教化方式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主要表现在贞节观念的强化、社会风俗教化内容增多、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强化宗子教育、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宗规族训和家法惩戒的加强等方面。

——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材料三

津村先生肯则诲汝(指长女梁思顺)中央银行制度大善大善,惟吾必欲汝稍学宪法行政法,知其大意(宪法所讲比较尤妙),经济学亦必须毕业,而备课皆须于三月前完了。

——摘编自《梁启超家书—1912年12月致思顺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颜氏家训》的基本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家训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

(3)与材料二的教育思想相比,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发生了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这一言论说明

A. 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B. 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

C.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D.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查看答案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 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C. 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D. 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查看答案

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说:“没有比在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的了。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在此,孟德斯鸠认为

A. 法律有阶级性

B. 法律地位至上

C. 司法必须公正

D. 法律并非万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