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中两位思想家 A. 所持道德观与价值观完全相反 B. 都符合统治阶级治国的现...

下图中两位思想家

A. 所持道德观与价值观完全相反

B. 都符合统治阶级治国的现实需要

C. 都强调加强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D. 两者的思想后来都成为正统思想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苏格拉底的话可知他强调美德的重要性,从孔子的言论可知他主张个人修养,故C项属于二者的共同点。A项与史实不符,B项中的“现实需要”与史实不符;苏格拉底的思想后来并没有成为正统思想,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 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 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 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查看答案

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面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

A.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B.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D.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查看答案

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一论断评价的是

A. 孟子的仁政学说    B. 荀子的礼法并施主张

C. 韩非的法家思想    D. 董仲舒的新儒学

 

查看答案

儒家的“仁者,爱人”, “政在得民”。墨家的“兼爱”“非攻”。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A. 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 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 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 封建制度最终确立

 

查看答案

一个世纪以来,民族主义作为中华民族从古代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个核心观念,在近现代中国社会大变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族)被设想为由平等的成员组成的主权共同体,在一个又一个的欧洲国家里,封建的“等级社会”相继被以世俗、平等为原则并宣称人民主权的社会所取代,这些社会被重新界定和重新建构成民族国家。

——美•格林菲尔德《民族主义:走向现代的五条道路》

材料二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是建立在“华夷之辨”的族群认识论基础之上,在方法论上常常表现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夷夏大防”式的狭隘的种族主义。到了近代,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也带来了西方的民族主义,它直接促使中国民族观念的近代化。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追求国家民族独立,摆脱帝国主义压迫,走繁荣富强道路的指导思想。从完整意义上说,它包括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清除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第一卷》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就是人们越来越自觉地将注意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力求在市场经济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

——姜义华著《现代性:中国重撰》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原则。

(2)根据材料二的视角,你认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何不足?根据上述材料,概述中国近现代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