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世界 中国 18世纪中后期 1750年,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世界

中国

18世纪中后期

1750年,欧洲五国英、法、德、俄、意GDP共占世界份额 17%。

1781年美国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1750年,中国GDP占世界份额32%,居世界首位。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 政府平定准噶尔的战争最终取得 了胜利,中国至此实现了全部的统一。

19世纪前半期

1832年议会改革,是英国代 议制民主政治的又一次进步。

18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至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不久颁布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1820年道光帝登基,十日后其着手撤换军机大臣,改组军机处。

1838年至1842年,中国向外输出的茶叶年均在四千多万担,到1846年达到八千多万担, 生丝出口,由三千余包增至一万八千余包。

1861年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为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19世纪60年代,中国发生洋务运动,近代工业产车;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上表为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前半期中外政治经济领域的重大历史事件。对比表中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体现中外比较或关联,史论结合。)

 

示例一:中国与西方“政治经济天平”的逐渐失衡 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前半期,中国经济世界领先地位日趋下滑,伴随着“欧风美雨”的袭扰,中国原有的自然经济趋向解体,中国逐渐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成为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同时,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封建社会由“康乾盛世”走向衰落。而欧美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和工业革命的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并不断完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日益成为世界政治经济舞台的中心和主导者。 总之,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前半期,是中国与西方政治经济对比的“分水岭”。 示例二: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与西方的碰撞与交锋 工业革命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也成为西方列强企图打开中国市场的原动力。工业革命背景下,西方列强民主政治的发展并没有阻止其侵略中国的脚步。两次鸦片战争,英法美等西方列强用战争打开了仍沉睡于“天朝上国”迷梦的封建中国,这一过程,充斥着政治外交理念的碰撞,军事战争的交锋,经济的渗透与抵制,但最终结果注定了日益腐朽的封建主义中国战胜不了日益强大的资本主义西方列强,在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同时,中国传统社会也开始了近代化的蜕变。 总之,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与西方的碰撞与交锋,实质是传统社会与近代社会的较量,而结局是近代社会取得了完全胜利。 示例三: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与西方的殊途同归 18世纪中后期以来,中国与西方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轨迹。中国专制主义统治继续强化,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但中国社会已经步入封建社会的晚期;而西方国家历经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方面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和独立,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全方位冲击了中国传统社会,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使中国逐渐被动融入近代世界。 总之,工业革命背景下传统中国遭遇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开始改变自身固有的发展轨迹,政治经济等领域的近代化推动着晚清中国加强了同世界的联系和趋同。(其它论题只要能体现中外比较或关联,言之有理皆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属于观点评析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例1.根据18世纪中后期中国和西方的相关史实可知中国经济领先于世界,但世界开始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根据19世纪前半期中国和西方的相关史实可知西方政治经济领先于中国;故可归纳观点为中国与西方“政治经济天平”的逐渐失衡。根据观点,结合所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中国走下坡的原因经济(小农经济解题、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政治(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和西方崛起的原因经济(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形成)、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逐步确立和发展完善)等方面进行说明,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即可。 根据材料还可得出其他观点,如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与西方的碰撞与交锋;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与西方的殊途同归等,总之符合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前半期中外政治经济领域的重大历史事件即可。 整体分析:本题以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前半期中外政治经济为切入点,考查该时期的中西政治和经济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时期是中国与西方“政治经济天平”的逐渐失衡的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各方面均落后与西方,而这时期,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在工业文明的影响下,中国开始步入近代化发展的时期,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逐渐加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论证中世结束于唐代,近世开端于宋代的“唐宋变革论”,最早是由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被欧美学者称为“内藤假说”。“唐宋变革”是指中唐至北宋的变革,并非仅指唐宋之际。其核心主张是,从唐到北宋是一个从贵族政治转向君主独裁体制的过程。所谓君主独裁,就是把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上,并通过与之配套的官僚体制来展现这种权力。在内藤看来,这种特殊形态的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而君主独裁下的社会阶层反而相对平等,也就是平民社会取代了贵族社会。迄今仍有很多历史学者将唐朝的三省制视作较为合理的官僚制度,但内藤将其理解为贵族制度,即体现了责族力量和君权的妥协,按照皇帝意旨由中书省写下来的诏书,门下省有权帝阅、驳议,因此门下省就代表了贵族的意志。

——摘编自陆扬《唐宋变革论错在哪?》

材料二 由中国学者王瑞来提出的“宋元变革论”,从南宋历元,跟明清、乃至近代的联系来观察历史。其核心主张是,宋元大变革使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转型。经济高度发达的江南,最近最直接的基础是南宋和元代。……南宋政府的多次发行的纸币会子已成为社会主要支付手段,在“钱楮并用”的基础上,贵金属称量货币白银也开始跻身于流通领域。特殊的国际政治格局之下,依托江南发达的商品经济,历来的“头枕三河,面向西北”的立国态势,在南宋终于彻底转向为“头枕东南,面向海洋"”。“宋人们的生活环境,与过去中国的状况相比,具有划时代的变化,靠近了现代的我们。”

——摘编自王瑞来《从近世走向近代——宋元变革论述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说明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并简要评析内藤湖南对唐代三省制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时期推动平民社会出现的历史原因并概括南宋以来中国古代出现的靠近了现代的我们的主要经济现象。

 

查看答案

国际开发协会(IDA)成立于1960年,是世界银行集团附属机构之一,主要通过向生产性项目提供无息贷款,促进欠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右图为1981—2009IDA总贷款分布情况。从图中可以得出(   )

A. 世行宗旨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B. 亚非国家成为世行无息贷款的主体

C. 印度是亚洲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国家    D. 落后国家的发展主要依靠世行贷款

 

查看答案

当国际气候谈判进程因美国于2001年退出《京都议定书》而陷入僵局后,欧盟则明确表示将承担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之战役的领导者角色,并推出了若干项着眼长远的气候外交战略。这表明欧盟(   )

A. 正着力构建多极化格局    B. 致力于提升国际影响力

C. 外交重心发生重大变化    D. 试图借机插手地区事务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联合国成立以来,制止了不涉及美苏等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却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等一系列局部战争。这说明二战后(   )

A. 联合国在维护和平中起重要作用    B. 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的局面

C. 大国相互博弈导致世界局势动荡    D. 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尚未建立

 

查看答案

二战前日本议会分为众议院和贵族院,贵族院的权力大于众议院,议会不对选民负责,而对天皇负责;二战后日本议会取消了贵族院,设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均由20岁以上男女公民直接选举产生。这反映了二战后日本(   )

A. 受到美苏冷战的影响    B. 试图效仿美国政体

C. 清除了国内封建势力    D. 积极推进民主改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