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说:“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里,他强调的是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新三民主义
孙中山说:“一般普通人民负担的杂捐太重,总是要纳税,所以便很穷,所以中国的穷人便很多。这种穷人负担太重的原故,就是由于政府抽税不公道,地权不平均,土地问题没有解决。”可见
A. 孙中山认识到节制资本的重要性
B. 孙中山主张申民权进而限制地主
C. 近代中国贫困的根源是土地不均
D. 土地问题是民生主义的重要内容
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 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C.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大胆指出“尊孔复古思想其实就是帝制复活的先声”的思想家是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鲁迅
D. 胡适
甲午战后,改良派和革命派在中国改治舞台上相继登场,他们以各自的斗争形式表现出各自的政治面貌。改良派和革命派的主张相同点有
A. 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
B. 向西方学习,走资本主义道路
C. 革故鼎新,实行君主立宪
D. 彻底批判封建专制思想
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
A. 《民报》、《时务报》
B. 《民报》、《天演论》
C. 《天演论》、《时务报》
D. 《海国图志》、《天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