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对英国“脱欧”事件评述道:“与欧陆间若即若离,在英国有悠久传统,二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英国几乎步步迟到,处处特殊;不使用欧元,不接受难民统一配额……脱欧派也好;留欧派也罢,都是这套‘英国游戏’古老规则的信奉者。”下列最符合题意的观点是
A. 新“冷战”的到来
B. 帝国复兴的号角
C. 脱了,还是很少“合”过
D. 反全球化终究是个民主问题
表2是1946年到1975年法国各产业就业人口比例的变化
对表2 信息分析最准确的是
A. 福利政策推动了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C. 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增多阻碍了第一、二产业发展
D. 三大产业之间的较大差异性加速社会分工
近代德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后起的工业强国。1840年,在普鲁士铁路上运行的机车中有90%是从英国进口的;到1853年70%的机车是本国制造的,铁轨不仅全部自给,且有出超;20世纪初,德国的科研水平已居世界领先地位;1901—1920年间德国共有16人获诺贝尔物理学或化学奖,而同期,英国7人,法国7人,美国4人。联系材料,下列对近代德国迅速发展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引进别国技术经验与大胆创新相结合
②国家统一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前提
③德国有重视文化教育发展的历史传统
④稳定的国际环境为其发展提供了保障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有学者认为,希腊城邦不是由独立公民个人组成的,而是由公民所归属的氏族、胞族和部落组成;城邦不分大小强弱在宗教、法律、钱币、度量衡等方面享有高度的主权独立。依据材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希腊城邦使公民个人缺乏独立性 B. 民主政体是希腊城邦的共同选择
C. 独立自主为希腊城邦营造了和平环境 D. 希腊城邦是由一些公民共同体所组成
毛泽东曾指出:“不要国际援助也可以胜利”是一种错误的想法。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曾大规模接受苏联的经济援助。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在自身财力紧张、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也开始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肪并不断扩大援助规模。下列对材料解读有误的是
A. 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成就主要得益于苏联援助
B. 新中国的对外援助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困难
C. 新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受到国内外形势的影响
D. 苏联援助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
徽州文书是古徽州遗存的民间历史档案,其中一张文书是休宁县农民洪明户收税票,县政府印制的蓝色格式票时间是“洪宪元年”,而实际使用时,在时间栏内又加盖了“民国四年”红章。对该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A. 县政府的行政管理制度混乱 B. 折射出当时复杂的政治局面
C. 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城乡各地 D. 辛亥革命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