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章放在“国家机构”之前,使本次修宪给人耳目 一新的感觉。据此可知,这次修宪“新”在( )
A. 凸显了宪法保障人权的核心价值 B. 体现对人文主义的一贯追求
C. 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 D. 反映了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A. 人民民主、社会主义
B. 公平公正、民主集中
C. 民族独立、民主集中
D. 民主科学、社会主义
学者汪晖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一地方关系”。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村民自治制度
1927年8月,中共八七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该书强调指出:“工人阶级的革命党,要纠正自己的错误,只有公开的批评这些错误,而且要使全党党员都参加这种批评。……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我们是最先进的阶级,无产阶级之先锋队能够在自己错误经验里学习出来,绝无畏惧地披露自己的错误并且有力量来坚决的纠正。”材料反映了中共
A. 认识到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
B. 主张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相结合
C. 放弃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模式
D. 已经从国民革命中吸取了教训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统治卜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同时存在,管理中央政府的大军阀和管理各省的小军阀同时存在,反动军队,朴有隶属蒋介石的所谓中央军和隶属各省军阀的所谓杂牌军这样两部分军队同时存在。”上述材料反映出毛泽东意在
A. 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不平衡性
B. 揭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客观条件
C. 论证中国革命成功的必然性
D. 指明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杨奎松评价近代某事件是:“双方一个力图以承诺民主为掩护,将国家重新统一在一党的控制之下;一个则必欲以事实上割据的办法来保存自己的军队和干部,完全是背道而驰。”该事件是
A. 辛亥革命时期的南北和谈
B. 国民党一大实现了国共合作
C. 抗战胜利后的重庆谈判
D. 1949年的北平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