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国人经历了由传统家国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的艰难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近代以来,国人经历了由传统家国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的艰难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民众对君主是顺从依附的状态,个人权利弱化隐蔽、国家(君主)权力强化突出。

——刘宗英《传统政治文化视角下地方主义行动逻辑分析》

材料二:王韬(1867年漫游英法等国)对西方政体形式作了研究后,认为中国欲谋富强“帷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的学生课卷批语中,明确就君、臣、民三者关系提出新的见解,君、臣都是为人民办事者,君主好比店铺总管,臣相是店铺的掌柜,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

——雷颐《孤寂百年一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

材料三: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孙中山1924年《国家建设·民族主义》

材料四: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

——徐慧清《抗战时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传统的家国观念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材料二中知识阶层又产生了怎样新的国家观念。

(2)根据材料三,孙中山认为国人的“国家观念”有什么不足?结合所学,孙中山是如何阐述的。

(3)根据材料四分析抗战中新型国家观念得到认同的原因,并理解新型国家观念的内涵。

(4)综合上述材料,从社会转型的视角指出近代中国家国观念演变发展的两条主线。

 

(1)内容:家国同构(家国一体、家天下);君主即为国家 原因:宗法制度的影响;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观念:君民共治;人民主权。 (2)不足:缺乏民族精神。 阐述:中国民族自救解放(明确反帝);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3)原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内涵:国家是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和组织者;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主权在民,保护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 (4)主线:一是家国一体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主权国家);二是专制国家观念向民主国家观念的转变。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家国观念和现代国家观念。传统的家国观念认为家国一体、君主即为国家,近现代国家观念不断丰富完善,认为国家是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和组织者。因此从几则材料反映的主线来看,近代中国家国观念演变发展呈现出这样的变化:一是家国一体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主权国家);二是专制国家观念向民主国家观念的转变。 (1)传统的家国观念的内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总结出是家国一体、君主即为国家。联系所学可知,形成这种观念的原因是受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材料二中知识阶层产生的新国家观念,根据材料中的“帷君民共治,上下相通”“国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可以分析得出是君民共治,人民主权。 (2)孙中山认为国人“国家观念”的不足,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得出。联系所学可知,孙中山提出中国民族自救解放和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3)抗战中新型国家观念得到认同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如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正在进行全民族抗战等方面来回答。新型国家观念的内涵,根据材料中的“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可以分析得出。 (4)近代中国家国观念演变发展的两条主线,根据材料总结出的内容,可知一是家国一体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二是专制国家观念向民主国家观念的转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历代《地理

材料二: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共同目的,并说明材料中地方行政区划变动不变的具体表现

 

查看答案

“自本声明公布之起,两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该声明的发表

①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②打开中日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

③推动了中日两国间经济技术交流

④为中国重返联合国奠定了基础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美国三位国务卿关于中国的话题

A. 客观地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向

B. 说明中美关系发展是顺利的

C. 说明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D. 说明中美关系发展有许多障碍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 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 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 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查看答案

1978年邓小平谈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谈话的目的是(  )

A. 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B. 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 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D. 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