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有很多水利工程福泽久远。古人有诗云:分为两道开,南漓北湘水。至今舟楫利,...

古代中国有很多水利工程福泽久远。古人有诗云:分为两道开,南漓北湘水。至今舟楫利,楚粤径万里。此诗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坎儿井

D. 灵渠

 

D 【解析】灵渠是秦始皇开凿,沟通漓水和湘水的水利工程,故D项正确;都江堰位于成都,故A项错误;郑国渠位于关中地区,故B项错误;坎儿井是新疆地区的地下水工程,故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

A. 世官制

B. 嫡长子继承制

C. 分封制

D. 中央集权制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上图)。

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注:本题要求只选三次建交高峰中的一次,若选答多项,只评阅所答第一项。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国人经历了由传统家国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的艰难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民众对君主是顺从依附的状态,个人权利弱化隐蔽、国家(君主)权力强化突出。

——刘宗英《传统政治文化视角下地方主义行动逻辑分析》

材料二:王韬(1867年漫游英法等国)对西方政体形式作了研究后,认为中国欲谋富强“帷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的学生课卷批语中,明确就君、臣、民三者关系提出新的见解,君、臣都是为人民办事者,君主好比店铺总管,臣相是店铺的掌柜,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

——雷颐《孤寂百年一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

材料三: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孙中山1924年《国家建设·民族主义》

材料四: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

——徐慧清《抗战时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传统的家国观念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材料二中知识阶层又产生了怎样新的国家观念。

(2)根据材料三,孙中山认为国人的“国家观念”有什么不足?结合所学,孙中山是如何阐述的。

(3)根据材料四分析抗战中新型国家观念得到认同的原因,并理解新型国家观念的内涵。

(4)综合上述材料,从社会转型的视角指出近代中国家国观念演变发展的两条主线。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历代《地理

材料二: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共同目的,并说明材料中地方行政区划变动不变的具体表现

 

查看答案

“自本声明公布之起,两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该声明的发表

①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②打开中日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

③推动了中日两国间经济技术交流

④为中国重返联合国奠定了基础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