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仰问题上,普罗泰戈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了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实质表明两人
A. 公开反对原始神灵
B. 强调理性的重要性
C. 注重于对人的思考
D. 因违法遭到了惩罚
徐光启热衷于新作物的试验与推广。当听到闽越一带有甘薯的消息后,他便从莆田引来薯种试种,并取得成功。随后写下了《甘薯疏》,用以推广甘薯种植。再经过整理,收入《农政全书》。据此可以推知,《农政全书》
A. 渗透近代科学思想
B. 汇总历代农学成就
C. 介绍西方农学知识
D. 突破传统科技藩篱
黄宗羲的思想虽然成为近代康有为等反专制主义思想家的有力武器,但两者大有不同。与康有为比较,下列对黄宗羲思想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A. 依托儒家思想宣传自己主张
B. 以人民主权来否定帝权
C. 批判专制但未否定传统体制
D. 体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 )
A. 保证了决策机密 B. 适应了军务需要
C.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强化了专制皇权
“明设官,开国数年一再更定,内外无偏重,大小监制,缓急繁减,咸克互济,可为尽善。独是罢丞相而尊尚书,事难画一,缓急不辨,以此得,亦以此失,势有然也。”材料主要反映明朝废丞相后
A. 权力过于分散
B. 行政效率提高
C. 中央集权加强
D. 君权空前强化
“理欲之辩”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宋代以后更成为哲学和伦理学所讨论的基本问题之一。宋代的朱熹认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明代王阳明也要求人们“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这反映了
A. 两者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
B. 两者都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
C. 两者都认为“理欲之辩”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D. 理学的演变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