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材料二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A. 平民的斗争 B. 帝国皇帝的重视
C. 罗马的不断扩张 D. 法学家的努力
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
A. 《十二铜表法》发布
B. 公民法出现
C. 万民法产生
D. 《民法大全》编纂
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铸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文刻写于12块铜牌之上。这表明
A. 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B. 中西方很早就有法治文明交流
C. 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 D. 法律文献保证了社会稳定发展
罗马帝国的缔造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为了对罗马统治下的各种人实行有效的统治,罗马帝国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
A. 《十二铜表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习惯法
一位作家评价伯里克利改革时说,他“并没有站在富人和少数人一边,而是站在了多数人和穷人一边。”这表明他的改革
A. 消除了雅典社会的阶级差别
B. 促成公民可以担任任何公职
C. 保障了公民有效的参政权利
D. 标志着雅典国家的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