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在无锡开办的业勤纱厂尽管日夜开工,仍无法满足常州、江阴、镇江等地的需要……1907年,业勤纱厂声誉鹊起,盈余50万两白银。这一现象出现的客观因素是
A.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B. 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
C. 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下图是英国对华输出总值走势图,此图说明了
A. 五口通商促进英国对华贸易发展迅速
B. 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 自然经济的强势存在使英国对华贸易徘徊不前
D. 英国对华输出的商品不适应中国市场消费需求
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 )
A.江南市镇商业繁荣 B.重农抑商政策废弃
C.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D.徽商经营品种单一
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的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徽商和晋商的出现 B.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进步
C. 中外贸易总额不断增加 D. 丝织业出现“计日取值”现象
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明朝鼓励民间贸易 B. 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C.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D. 明朝造船技术落后
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交子”广泛使用
B. 坊市界限严
C. 商业发展繁荣
D. 商帮活动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