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 )
A. 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B. 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
C. 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 D. 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元史•百官志》:“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据材料可知,元行省( )
A. 最初是中央派出机构 B. 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C. 削弱了中央集权 D. 辖区广阔且权力较大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A. 汉长安
B. 唐长安
C. 宋汴梁
D. 元大都
《宋史·职官志一》:“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司谏、左正言,同掌谏讽谕。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皆得谏正。”下列结论较为合理的是( )
A. 谏官保证宋代政治清明 B. 谏官的设立不利专制皇权
C. 谏官种类繁多造成冗官 D. 谏官的谏议减少了行政失误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等待朝廷察举
B.参加科举考试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作官吏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