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选举考》载:“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选举考》载: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其弊一也……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故当官少称职之吏,其弊三也。此记载指出了()

A. 汉代察举令地方官推荐孝廉,束缚了士人的品德砥砺

B. 魏晋九品中正制使豪族垄断仕途,形成了门阀政治

C. 唐代进士科考重视诗赋文章,考试科目欠缺实用性

D. 明清科考以八股文为主,禁锢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认为科举制“实在诗赋”即注重诗赋文章,“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是指考试科目缺乏实用性,正确的选项是C项;AB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会要》卷78载:有大狱即命中丞、刑部侍郎、大理卿鞫之,谓之大三司使。又以刑部员外郎、御史、大理寺官为之,以诀疑狱,谓之三司使。由此可知,唐代大三司使和三司使的主要职责是

A. 司法审判    B. 中央监察

C. 宗庙祭祀    D. 选拔官员官吏

 

查看答案

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汉武帝这样做意在

A. 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

B. 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

C. 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

D. 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

 

查看答案

王夫之《读通鉴论》载:“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据此判断,王夫之认为

A. 秦国之前的君王已制定了郡县法律

B. 秦朝以郡县之道治民应算是天下为公

C. 三代所封的全部诸侯国被秦国灭亡

D. 郡县制下通过选举可以实现人尽其才

 

查看答案

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这主要说明分封制

A. 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

B. 巩固了西周国家政权和拓展了疆域

C. 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各诸侯国中普遍实行

D. 在当时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查看答案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一一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一一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全球通史》

(1)指出材料一中两种政治制度体现的特点。

(2)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

(3)试从地理和经济层面分析古代中国和雅典政治不同特点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