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在传承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演进,形成了独具风韵的宋代文化。
材料一北宋时,经济发达的浙江嘉兴“诗书礼乐相辉相扶,家之良子弟无不风厉于学”。经济落后的夔州路和广南东、西路,文化也逐渐得到普及。如夔州(四川奉节),从前“此邦之人尚不识书”。三河(河北今县)“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饶州帽匠吴翁“日与诸生接,观其济济,心慕焉”,他“教子任钧读书,于经学颖悟有得”。鄂州富商武邦宁叫其次子武康民“读书为士人”。
——《宋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
材料三北宋时,“负担之夫,微乎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儿,尚日那一二钱,令厥子入学,谓之学课。亦欲奖励厥子读书识字,有所进益。”臣(北宋国子祭酒邢罱)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宋太宗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
——《为儒家正声——“重农抑商”非儒家所为》
材料五近代学者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化普及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文化普及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要证实材料五的观点。
(4)宋代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但宋代的创新为什么没有把中国带进近代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受到冷落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指出董仲舒提出的主张对后世思想领域产生的影响?并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主张及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德廉美修道院”是16世纪著名作家拉伯雷在《巨人传》中构想的理想社会。该修道院规定“男女修士可以光明正大地结婚,人人都可富有钱财,自由自在地生活”“想做什么便做什么”。这些规定是( )
A. 禁欲主义思想的反映 B. 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
C. 蒙昧主义思想的反映 D.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
“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志和利益。“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下列反映启蒙时代人文精神内涵的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一些宗教题材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被认为包含着人文主义精神,主要因为它们( )
A. 讽刺了教士的虚伪和教徒的无知
B. 表现了人的形象和现实世界
C. 揭露了神的虚幻和教会的腐朽
D. 贬低了神的地位和提高了人的形象
之所以称古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
A. 希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
B. 希腊涌现了众多的哲学大师
C. 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
D. 希腊人最早研究自然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