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中写到“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生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材料能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这样一个世界”是工业革命的结果
②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③近代西方国家注重输出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客观上促进了落后地区的发展
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改进是“这样一个世界”形成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
A. 刺激国内消费市场
B. 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
C. 开拓国际贸易市场
D. 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
罗斯福新政时期某艺术家的歌曲唱到:“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歌曲反映出当时
A. 美国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B. 一些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
C. 新政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的处境
D. 新政的实施缓解了美国的阶级矛盾
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把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制造一些商品、多买一些东西……”罗斯福新政中体现这一主张的做法是
A. 银行复业 B. 减少耕地
C. 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D. 企业公平竞争
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的生活”。这里的“大无畏”体现了罗斯福新政面临的压力,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来看,这种压力一般不会来自:
A.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者 B.企业主C.垄断资本家 D.失业工人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1932年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第一页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伟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在自问: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这主要是他对当时什么状况的担忧( )
A.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B. 经济“滞胀”局面
C. 苏联的日益壮大 D. 法西斯主义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