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诗句,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第十款……上谕以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材料三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
(1) 材料一诗句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此你如何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政治制度)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政治制度)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
材料三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和侵蚀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这种反制衡除了表现为一些非常规性的举措之外,更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根本性的制度建设,这就是:不断在常规的国家行政官职体系之外,设立由它取代可能限制皇权的外朝官制体系而执掌国家核心机密和极高权力,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并赋予它巨大的权力,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
——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谁?材料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汉武帝添加的“软件”又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和清朝皇帝是如何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的。
2015年12月13日,为第二次“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最为典型的侵华罪恶之一。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A. 当年受害者的控拆材料
B. 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C. 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 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A. 国人对世界局势一无所知
B. 清政府完全失去人民支持
C. 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D. 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抗战时期,八路军发动了一场重大战役,有力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蒋介石专门发来贺电:“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据此,你认为此战役是( )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战役 C. 百团大战 D. 台儿庄战役
1936年9月,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郑重声明: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召集由普法权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该声明有利于( )
A. 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 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 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D.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